李白的这首诗根本读不下去,因为刚念两句,就想和他一起喝酒

都说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诗歌中充满了瑰丽出奇的想象,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实,李白是一个经历丰富的诗人,作品中的感情十分复杂。他有出仕的理想,又有隐居的想法,既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又有独善其身的意愿。他相识满天下,却有常常孤独愁苦,这首《月下独酌》其一就是如此: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写成于天宝三年,唐玄宗虽然欣赏李白,但却将他当作普通的御用文人,而不是政治上的知音,李白却怀有济世安民之心。两人的矛盾不断加深,最后唐玄宗以“赐金遣还”的名义,实际上将李白逐出了长安,也意味这李白仕途完全断送。
在这个时候,李白是最愁苦的,那些趋炎附势的人远离他而去,朋友们的安慰也无法消除心中的苦闷。他独对月亮,自斟自饮,就写下了这组《月下独酌四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本诗。
在第一、二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描述了一个单调、孤独的场景:在花丛中摆好一壶美酒,没人相知作陪只好自斟自饮。寥寥十个字,就将李白自己的处境写得凄凉无比,有人评价此诗刚开篇,就让人怜惜,恨不得跨越千年,前去和诗仙作陪。
紧接着诗人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承接,话锋一转。诗人巧妙地将天上的明月和地上自己的影子拉了进来,变成了三人的聚会。原本冷冷清清的场景,立即变得热闹起来。这既是诗人自娱自乐,也是他开始微醉的表现。
第五、六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作者却又将意境一变:月亮本不懂得饮酒行乐,影子却徒然在我的身后,并不知道风月。这说明李白虽然有醉意,但还是很清醒知道,现在还是孤独寥落,所谓高朋满座,不过是镜花水月,不过是南柯一梦而已。
第七、八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里,李白告诉自己,现在这个时候,暂且与明月和影子相伴,趁此春宵应该及时行乐。这是一种自嘲般的心理安慰,但诗人只能沉浸其中。李白的发出的感慨,也是一种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九、十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则以超出时代的想象力,将月亮和影子比作知情达意的人,他歌唱时,月亮也在徘徊,他舞蹈时,影子也跟随着凌乱。全篇写到此处,写出了一种独而不独,由独到不独,又由不独到独的矛盾复杂心理,并且由这种心理,展现出一幅月下独酌的美景。
在第十一句和十二句“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中,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分歧。有人认为这是在继续写月亮和人影,它们在诗人清醒的时候谈欢,在醉后却四散分离。有人却认为,这是在暗示那些平时热捧的小人,在他得意的之时候门庭若市,失意的时候却门可罗雀。诗的美妙就在于它能够通过各自的理解,读出不同的诗意。
但是,从最后两句“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来看,应该还是写的月亮和影子。因为诗人在邀请它们永远尽情遨游,并在未来的时候相约在茫茫的天河之中。
古人讲写诗如论道,可以先立一意,再破这个意,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现代辩论的方法,一般总有“双方”,或者是通过场景的转换而变化主题。然而,李白却在一首诗中,自立自破,怡然自得,信手拈来,丝毫不露痕迹,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很多人说,这首诗根本不忍读下去,只想和诗仙作伴,痛饮三百杯,你怎么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