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奉献祝福,这件文物的寓意不错,用得恰如其分
近期,国家文物局开展了“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活动。这个活动相当于接龙的形式,每个博物馆在官方某博账号上用精美馆藏文物作为代言,祝福湖北,并且传达下一个博物馆。文物自然不能提供物质支持,但它们却是先人的宝贵财富,以独特的历史底蕴,提供了精神力量,给予我们战胜疫情的勇气。短短两天时间,这个话题参与人数就多达2138万次,甚至登上了某搜的榜首话题。
小珏注意到,天津博物馆是较早登场的,他们请出的文物是战国楚王酓(悍)鼎。其实,天津博物馆中最著名的青铜鼎是西周太保鼎,那是无人不知的国宝。然而,战国楚王酓(悍)鼎与湖北具有莫大的渊源,由它来代言送出祝福,实在太应景了。
这件大鼎的发现和收藏,本身就具有一波三折的传奇经历。我们都知道,楚国的都城原来是在郢都,大部分时间是在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在这一片。因为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城曾几经迁徙,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楚国人也喜欢把其它都城成为郢都。
然而,在战国后期,因为秦国白起太过生猛,楚顷襄王将都城迁到了淮阳,这还没完,为了躲避秦国的进攻,考烈王又迁都到巨阳,再到寿春。结果,寿春即今天的安徽寿县便成为了楚国最后的都城。
在寿县朱家集,有三座巨大的土堆,被称为李三孤堆,相传就是楚王的墓葬。谁都知道那里面陪葬品众多,但是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人敢去挖掘。直到1933年开始,李三孤堆连续被盗掘,而且有三次大规模的行动,让其中文物几乎损失殆尽。
后来,经过当地政府的努力,终于追回了其中的710余件,其中包括铸客大鼎、熊肯釶鼎,当然也包括楚王酓(悍)鼎,它们几番流离,最终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要说名气,楚王酓(悍)鼎比不过同时出土的铸客大鼎,也比不过同馆的太保鼎,但它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南北楚器之冠”。
能得到这个称号,充分证明了这件文物除了做工精湛之外,还具有浓郁的楚国特色。它通高为53厘米,口径为45.5厘米,腹围为148厘米,重达八十余斤。从外观上来看,它古朴端正,却又比当时中原的器皿多了几分变通,彰显出楚国特有的张狂气息。这与其它楚大鼎是一脉相承的,而中原诸国的大鼎却相对保守。
它的附耳厚重宽大,鼎腹直立,鼎足做成三只兽状,显得别有生机。这件青铜鼎还有盖,而且盖子上还有三只变形的鸟状钮。这应该就是楚国人崇拜的凤鸟,也是植根于他们内心的图腾。
铭文对于青铜器的价值非常重要,这件青铜鼎就有顶盖、盖口沿和盖内三处有铭文共计66字:
楚王酓(熊悍),只(战获)兵铜,正月吉日,(室铸鐈鼎)之盍(盖),共(以供)岁(尝),(冶)师史?(秦),(佐)苛(为)之,集脰(厨)。楚王酓?(熊悍),?只(战获)兵铜,正月吉日,?乔鼑(室铸鐈鼎),(以供)岁(尝),(冶)师盤埜,(佐秦)忑(为)之,集脰(厨)。三楚。
大部分读者对这些文字的内容肯定是看不懂的,但专家早已破译出来。它说的是楚幽王熊悍在一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他将收缴的兵器回炉成铜,铸造了这件青铜鼎并且用于祭祀的事实。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种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铭文一样的鼎,楚王至少作了两件,另外一件目前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之所以用这件文物来祝福湖北,小珏认为用意还是很深刻的。首先,它是胜利之鼎,寓意着我们最终能够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其次,这件文物出土之后,历经种种曲折,但还是完好地被国家保护收藏,代表着我们的道路虽然艰辛,但一定有着好的结果。最后,青铜鼎也预示着,全国人民一定会鼎力相助,津楚人民心连心,共同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