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上市,“墨迹”死了!

墨迹天气的尴尬,被摆在了台面上。
10月11日根据证监会的安排,当天总共有5家拟IPO公司上会,墨迹天气APP的运营主体墨迹科技正是其中之一,也是这5家拟IPO公司中唯一被否的。
且根据证监会审核会议,监管方指出墨迹天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经营资质、用户隐私、过度依赖广告、与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的客户(阿里、苏宁、腾讯等)存在疑似关联交易等,均指向墨迹天气的软肋。
此次上会被否,也意味着墨迹天气冲刺IPO的意图暂时破灭。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6年12月16日,墨迹科技就首次向证监会报送了创业板招股书的申报稿,这标志着公司IPO之路的启动。但在苦等三年之后,其并没有等到理想中的结局。
显然以预报阴晴圆缺,洞察天象立足的墨迹天气,没能准确审视自身。
在其IPO被否之后,业内也不乏质疑嘲讽声音。
或为回应,10月12日墨迹天气官方发表声明称,“墨迹天气的发展不会因一次失利而止步。”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9年5月的墨迹天气,主打气象信息和广告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天气预报、时景社区、新闻、生活资讯等。
从产品属性来讲,墨迹天气是一个纯工具性产品。
依靠用户调侃的“天气搬运工”,运营至今抓住移动互联网红利的墨迹天气也的确收获了不少用户流量。根据招股说明书,2016年时墨迹天气已经积累了4.7亿的安装量,日活有3500万。
也借助于流量变现的传统路数,墨迹天气获得了一定收入。
2014年至2017年1-9月,墨迹天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73万元、1.27亿元、2.10亿元和2.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2.9万元、2499万元、2053万元和4729万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墨迹天气的收入结构中,对“免费+广告”的商业模式严重依赖。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和 2017 年 1-9 月,墨迹天气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94.84%、98.12%、98.99%和 98.86%。
这被业内视为墨迹天气未能摸索出多元化的营收结构,且核心依赖广告,亦导致了墨迹天气用户体验变差,以及平台存在的广告乱象。
事实上,墨迹天气曾试图开拓新的增长点。
2014年墨迹天气对外发布了一款智能硬件——空气果,意图摸索智能硬件销售等其他盈利模式。一者由于彼时的空气状况,导致人群对空气净化设备产生需求,二来天气App也是查PM2.5等空气指数的重要渠道,人群和需求非常匹配,墨迹天气以空气净化设备入局智能硬件销售,是存在一定想象空间的。
不过出乎业内意料的是,墨迹天气发布的空气果1代仅能检测PM2.5等数值但不能净化,且当时还卖999元,同样在2014年下半年发布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和豹米空气净化器都比这个价格要低,不仅仅能检测,还能净化空气。
这一产品策略未免存在失误。
按照墨迹公司披露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智能硬件销售额为121.02万,按照999元的客单价算了下也就卖了1200台。且其后续推出的空气果2代,也仅在2016年、2017年1-9月共销售了约2700台,数据很是惨淡。
这也意味着,墨迹天气的智能硬件之路基本宣告失败,其依然未能走出工具性APP固有的发展瓶颈。
再到现今,其原有的工具性优势也在逐步消减。
一个事实是,从用户角度来看,天气情报是刚需,但墨迹天气不是。
直接体现是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的当下,墨迹天气本身获客、日活遭遇了很大挑战。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5年,墨迹天气App新增装机量8736.6万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374.3万人,占比4.3%;2016年,新增装机量1.1亿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491.6万人,占比4.47%;而2017年1~9月,虽然新增装机量7780.5万台,但平均日活跃用户仅增加了53.2万人,占比大幅降至0.68%。
另外作为看天气工具,墨迹天气并未构筑出坚固护城河,且未与手机操作系统深度融合,以至于其不难被取代。目前各主流互联网手机厂商系统,大多都自带天气预报功能,且市场上还有新浪天气通、中国天气通、最美天气等竞争对手,这些都对墨迹天气的市场份额发起强势冲击。
很简单的逻辑是,当用户手机系统自带天气APP越做越好的背景下,那么用户为什么还需要额外在安装一款天气APP。墨迹天气需要给出能让投资者信服的答案。
复盘来看,曾经站在移动互联网风口上,墨迹天气沾足了红利,在聚拢很高用户量的同时,也拿到了来自阿里、腾讯等的投资,很是风光,但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其未能打破工具性APP发展天花板实现破局,并在今日被挡住A股大门之外。
距离套现上岸,墨迹天气或还为时尚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