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肉之王”秃鹫,胃酸强到可腐蚀金属,百毒不侵却也难逃灭绝

我们都知道,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扮演色的角色无非是这三类: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消费者依靠生产者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

但其实还有第四类角色,它们被称为“清除者”,因为它们是以动植物的尸体和排遗物为食物。

它们可以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但无法像“分解者”一样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正因为既像“消费者”又具有类似“分解者”的分解能力,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被单独归为一类。

生态系统中的清除者一般指食腐动物,像鬣狗、秃​鹫、狼獾、秃獾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秃鹫。

图为:安第斯神鹫属于新大陆秃鹫

对秃鹫的认识,并不是全都头秃

秃鹫一般分为旧大陆秃鹫和新大陆秃鹫两大类,两者的基因并不相同,前者与鹰血缘较亲,后者则与鹮血缘更近。

虽然基因不同,但它们有着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这也是为什么它们长得很像的原因。

旧大陆​秃​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而新大陆秃鹫分布地如其名是在北美洲和南美洲。

图为:胡秃鹫属于旧大陆秃鹫

新/旧大陆秃鹫的体长约为1.2米,羽毛主要是黑褐色,翅膀跟尾部的羽毛黑色更深,颈部则是接近白色的淡褐色。

相比于身体其他部分,它们的头部跟脖子上的羽毛明显少而且很短,而新大陆秃鹫完全是“秃头”状态。

秃鹫是吃腐肉的,所以它们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寻找尸体,新大陆秃鹫有良好的嗅觉,而旧大陆秃鹫的视觉更好。

大自然的清道夫,病毒的“死胡同”

与吃新鲜动物血肉的狮子老虎或大型猛禽相比,吃腐肉的动物似乎不怎么招人待见,因为它们跟蛆干着一样的行当。

但就是它们这种吃腐肉的食性,为生态系统的平稳运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很多人并不知情。

食腐动物不止秃鹫一种,但秃鹫是公认的“腐肉之王”,它们能做到其他腐肉动物无法做到的事情。

一般的食腐动物如果吃掉了带病菌的腐肉,那它很大概率要染上疾病,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命呜呼。

但秃鹫几乎对腐肉是“来者不拒”,从不挑食的它们即使碰到病死的动物的尸体照样可以大快朵颐。

实验表明,秃鹫可以很愉快的地吃掉带有炭疽杆菌动物的肉,而不会出现任何感染疾病的症状。

对于感染了狂犬病、猪瘟和许多其他疾病的动物的肉,秃鹫有着相同的表现:吃完依旧完好无事。

这说明,病菌并不能在秃鹫的体内胡作非为,秃鹫可能有着“神奇的能力”以杀死或抑制病菌。

这种能力是什么呢?

研究人员发现,秃鹫的胃酸呈现出强烈的酸性,足以杀死大多数病菌,这可能是它们百毒不侵的根源。

秃鹫的胃酸平均ph约为1,已经接近强酸。而红头美洲鹫的ph更是达到了0,它甚至可以腐蚀金属。

细菌显然是无法在酸性如此强的环境中存活的,于是被秃鹫吃掉的病菌相当于走进了“死胡同”。

被称为“空中鬣狗”的胡秃鹫还吃动物的遗骸,而且骨头占据了它们日常饮食的70%-90%,这可能与骨头的高热量与易保存有关。

凭借着独特的食腐能力,秃鹫解决了自然界中大量的动物尸体,并将无数的病原体隔绝在自己体内。

更有趣的是,新大陆秃鹫会在进食的时候朝自己的腿和食物周围排泄,因为排泄物也具有高酸性。

可以说,秃鹫在消毒杀菌方面做到了极致,全生态系统的生物都受益于此。

图为:胡秃鹫吃骨头

“卫士”数量减少,疾病迅速蔓延

自1990年以来,南亚(主要是印度和尼泊尔)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超过95%的秃鹰因不明原因死亡。

秃鹰的大量死亡使得自然界中的动物尸体分解效率极速下降,大量的尸体堆积如山,污染了土地和水源。

而且秃鹰数量​一​减少,它们的竞争对手老鼠,野狗的数量开始激增,许多致命的疾病被它们带入人类社会。

这个问题在印度尤为突出,因为印度每年死亡的牛中只有4%被人们使用,其余的都是交给秃鹰分解的。

图为:生病的长嘴秃鹫

2003年研究人员确定是动物尸体中的双氯酸药导致了秃鹰的大量死亡,而这种药通常用于牲畜。

在加州​秃​鹫中还出现了许多的铅中毒事件,同样的事情在中非也有发生,有些是人为故意的,有些则是间接人为的。

亚洲和欧洲秃鹫状况也不容乐观,野生动物市场的交易中,秃鹫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这跟人们的迷信有关。

2016年​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22种秃鹰物种中,有9种受到严重威胁,有3种受到威胁,有4种濒临灭绝,有6种很少被关注。

这意味着,生态系统的“清除者”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最后

秃鹫以肉体之身阻隔了大量致命性的病毒细菌,正是它们的“负重前行”,才让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得以“岁月静好”。

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卫士”!

一旦秃鹰灭绝殆尽,生态系统势必遭到极大破坏,泛滥的病菌将会肆意横行,那时人类后悔也来不及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