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听不懂,原来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经有过很多次疑惑,为什么不管怎么讲,有些知识学生就是无法理解,有时并不是学生不努力,可是坚持到最后学生可能会觉得无趣转头打瞌睡。在《学习科学》课程第三单元“语义情境化”后,我深受启发,理解了语义与情境之间的关系,他们对于理解学习是举足轻重的。——原来,学生们之所以理解不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给学生创建应该有的情境,让他能够有更轻松的方式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产生链接。在教学中,我可以在讲授概念的时候多用一些生活化、具体化、类比化、视觉化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讲授会计课程中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时,往往很多同学都不太能理解这两种方式。在听过语义情境化的课程后,我将此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在介绍相关知识之前,我引入了一个生活中的案例:
首先,我让学生按照支出的情况记了一个账,很多同学都写出如下的记账:时间总花费9月100010月109011月120我提出疑问:为什么小汾每月的日子过的差不多,但是从账面看11月确与之前两个月的花费比较起来差太多?同学们会说:是因为头两个月花的钱中有一部分把11月份的预支了接着我提出:能不能换一种记账的方式,而这种方式能够充分的反映出每月的真实情况呢。同学们又在纸上写下:时间总花费9月50010月49011月520最后我问同学们:以上记账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不是哪个记错了呢?很多同学都答:他们都是对的,只是我们确认这笔话费时采用的标准的方式不一样。当同学们有了这样的情境认知后,我再来引入语义,讲解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大部分同学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了。【王珏老师点评】脑对“语义/概念”的理解,是需要“依赖于”情境的。如果学生的经验有相应的情境,那最简单,只需口头语言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即可。如果学生没有经验时,就需要老师创设一个情境、快速形成经验,然后就容易理解概念了。在上述教学案例中,老师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案例情境”,最出彩的是:让同学自己计算、列表、比较,而非老师直接讲授,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尤其是在自己的“思维经验”中,自然就体会到了“语义/概念”指的实质意思是什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义情境化”,在情境中创建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抽象、与语义/概念建立联接,这是完全符合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