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有位大臣眼光毒辣,曾献一计,清廷若采纳不会有甲午之耻

在湘军之中,刘长佑这个人的名气不大,然而他却是是最早在湖南办团练的人。当时他与江忠源关系非常好,两人同为楚勇的创始人。所谓湘军,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中分支还不少,只是共同在湘军这个旗号下完成镇压太平天国的目标。

尽管刘长佑办团练,练楚勇的时间比曾国藩要早得多,但曾国藩早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成为当时湖南人在京的地位最高官员。早在道光年间,太平军尚为兴起的时候,刘长佑就在北京参加朝考时,受到曾国藩的接见和推荐。《刘长佑》年谱中记载:

寓宝庆会馆,时曾文正公官礼部,极相重,如故交。

从此,刘长佑以老师之礼对待曾国藩,在表面上总是谨小慎微,极其谦卑,显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甚至连曾国藩都非常不好意思,多次让他别过于谦虚,但刘长佑从来也不听,始终如初。不过谦虚是谦虚,刘长佑却并不卖曾国藩的账,几次拒绝调遣。

比如曾国藩在长沙刚刚办团练的时候,急需有经验的人才。最开始相中的是江忠源,可是江忠源要和湖广总督张亮基去湖北,他便推荐了刘长佑。刘长佑正在浏阳打仗正酣,曾国藩怕他也去湖北,很诚挚邀请。不过,刘长佑没当回事,等到剿灭完征义堂余部后才返回长沙。

后来在曾国藩被石达开困守南昌的时候,请刘长佑去营救,刘长佑却明确拒绝调遣。曾国藩与刘长佑并非隶属关系,刘长佑不来他也没有办法。后来他想收编萧启江的部队,两次借助清廷让刘长佑执行,然而刘长佑却两次奏报,拒绝执行。

同治元年,已经是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希望身为广西巡抚的刘长佑派兵增援安徽,刘长佑又以广西多事为理由拒绝了。后来浙江军情紧急,曾国藩只好让左宗棠写信劝刘长佑出兵,刘长佑这才给了左宗棠面子,派出蒋益醴的部队援救浙江。

刘长佑为什么这么不给曾国藩面子呢?倒不是有什么私人恩怨,他是觉察到曾国藩企图吞并楚军,因而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也就是因为他的独树一帜,使得楚军在江忠源死后,仍然能保留下来。

不光对内有眼光,刘长佑对外更是有前瞻的眼界。在光绪五年,即1879年的时候,日本悍然出兵吞并了本来是清政府藩属国的琉球。按理说,作为宗主国,清廷有责任保护藩属国的安危。但是,在国力已经衰落,内忧外患层出不穷的时候,清政府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他们而言,不是特别重要的琉球实在没有兴师动众的必要。

然而,刘长佑却敏锐发觉了日本的野心,他在1881年上书清廷,大胆预测日本正在准备一场战争。刘长佑分析,日本是打算先侵略朝鲜,然后借助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甚至称霸世界。这与日本内部臭名昭著的“田中奏章”是不谋而合的。

为此,刘长佑建议,倾全国之兵,凭借北洋、南洋、福建水师,主动对日本作战。此时洋务运动如火如荼,清朝的实力远在日本之上,如果采用刘长佑的计策,是完全有可能将尚未崛起的日本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刘长佑甚至连出兵的路线都为清廷所准备好了: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

只可惜,像刘长佑这样鹰派的呼声在当时实在太少太少了。而且,当时的日本野心,完全没有被清廷发现。更多的清朝官员始终按照国土大小的老眼光看待问题,没将日本放在眼里。直到多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才后悔不迭,很多朝中大臣翻出刘长佑的奏折,失声痛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