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热药的简单归纳
【青 蒿】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香特异,味微苦。以色绿、质嫩、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善入阴分,长于清透阴分伏热。
2.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为清虚热要药。
3.外感暑热,发热烦渴:善于清解暑热。
4.疟疾寒热:善截疟,消除寒热,为治疟疾寒热之要药。
5.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6~12g,后下。或鲜用绞汁。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用。
【白 薇】 《神农本草经》
萝摩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和根茎。
气微,味微苦。以根细长、心实、色淡黄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应用】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温邪伤营发热:善入血分,退虚热、凉血清热
2.热淋,血淋
3.痈疽肿毒,蛇虫咬伤,咽喉肿痛
4.阴虚外感: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护阴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地骨皮】 《神农本草经》
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气微,味微甘而后苦。以块大、肉厚、无木心、色黄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应用】
1.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善清虚热、除骨蒸,为凉血退热除蒸之佳品。
2.肺热咳嗽:入肺经,能清泄肺热。多用于泻肺实火。
3.血热咳血衄血:入血分能清热凉血以止血。
4.内热消渴:清热泄火而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外感风寒发热或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银柴胡】 《本草纲目》
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气微,味甘。以根长、外皮棕黄色、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应用】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善清虚热,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
2.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银柴胡与柴胡二者名称相似,均有退热之功。然银柴胡长于清虚热、除疳热,善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柴胡长于解肌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
【胡黄连】 《新修本草》
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气微,味极苦。以根茎粗大、切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应用】
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善清退阴分伏热,有退虚热、除骨蒸之功。
2.小儿疳积发热:长于除疳热。
3.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尤善清下焦湿热,功似黄连而力稍逊。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胡黄连与黄连二者名称相似,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均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药力不及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黄连苦寒尤甚,善清心火、泻胃热,为清热解毒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