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咨询的两个问题答复

一、某边坡上部平台拟建高度为4m左右的单层重要结构物,由于建筑规划需要,拟对外侧边坡加宽约15m设置平台,其中房屋基础上用5m,即建筑物外边线距加宽后的平台边线约10m。
该坡体外侧边坡坡度约35°,地表为厚约3~5m的人工松散弃土,其下自然边坡为稍密粉砂层。为有效设置加宽平台和确保坡体稳定,技术人员拟采用长27m,间距1.5m,直径为0.8m的圆形抗滑桩进行支挡。但由于该方案工程费用高,尤其是抗滑桩进入下伏的泥质粉砂岩长度明显不足,故工程的安全隐患较大,而不宜采用。

图1-1 技术人员初拟的抗滑桩支挡工程地质断面图

从地质条件分析,该去皮体在自然状况下一直保持稳定,而上部的建筑物高度较小而荷载较小,故在场坪加宽的基础上,可适当结合地质条件进行支挡防护。
基于此,对坡面的松散弃渣进行清除后,在施加建筑物重量荷载的基础上,利用圆弧搜索法计算边坡的潜在下滑力为252KN/m,故不建议采用工程规模偏大的抗滑桩进行支挡。加之坡体主要由稍密的粉砂层构成,故不宜采用锚杆和锚索工程进行加固。
由此,考虑采用适用区内陆质条件的锚索+拉森板为主工程进行支挡加固防护。即清除坡面松散人工弃土并对影响区内坡面进行防护,在场地边线处设置一排深30m、进入下伏泥质砂岩6m的拉森板,其中位于泥质砂岩中的拉森板可采用引孔法施作。然后在清方后在长10m的拉森板悬臂中部,即距顶部5m的部位设置一排钢架横梁后布置间距3m的锚索,为有效确保锚固力,将锚索的锚固段置于基岩之中。
由此,利用拦森板+锚索的支挡加固结构,有效实现了对边坡的加固,也有效利用锚索提高拉森板支挡结构的稳定度。
该方案工程造价较低,且施工简单快捷,工程的安全性高,是一个相对较优的方案。

图1-2 建议采用的拉森板+锚索支挡工程地质断面图

二、某场坪上部由厚约20m的Q3马兰黄土构成,黄土承载力150KPa。下伏密实卵石层和泥岩。场坪外侧黄土边坡基本稳定,且台阶上多有民居分布,并在将来作为规划路通过。

图2-1 场坪区附近的既有黄土陡坎

图2-2 场坪区外侧回填区的既有台阶状黄土边坡现状
现拟在该场坪修建高约80m的高层建筑,并在既有地面上填方后设置9m高的地下室,其下设置直至基岩的桩基础为高层建筑地基。由于建筑地下室填方体红线位于外侧场坪既有边坡坡顶,且将来规划路的填方高度较高层建筑拟填筑场坪仅低2m左右,故高层建筑地下室外侧的场坪填筑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高层建筑作为重要结构物,后期不能受到规划路大规模填方加载形成的附加应力的影响。
2)地下室外侧场坪回填加载后不能影响既有边坡的稳定,且边坡的防护工程不能影响高层建筑的桩基安全。
3)应对地下室场坪区进行必要的黄土湿陷性处治,防止场坪填筑后发生漏水等事件后引起场地湿陷。
图2-3 场坪区建筑物相互位置关系及地质断面

基于此,拟采用轻型支挡结构进行处治。

1)在建筑红线部位设置微型桩式挡墙对填土进行支挡。微型桩采用长28m的双排纵、横向间距1.5m左右Φ146mm钢管桩制作,其中高出墙基约6m,进入到下部密实卵石层约1.5m。微型桩不但有效提供了挡墙的承载力,也是挡墙抗滑、抗倾覆和墙身抗剪能力的主要提供者。并对填方加载后对边坡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支挡加固,确保边坡的稳定。

2)在设置微型桩的基础上,大幅减小上部高9m挡墙的截面参数,即墙顶宽约0.8m,底宽约2.3m,大大减小了挡墙对地基的要求和对外侧边坡的不利影响。

3)微型钢管桩采用Φ180mm钻孔后设置,利用钢管桩进行注浆后,可有效消除工程影响区内的黄土湿陷问题,也隔断了后期规划路填方加载后形成的附加应力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该方案采用轻型支挡结构,有效处治高层建筑的填方加载对既有黄土边坡的不利影响,也防止后期规划路填方加载形成的附加应力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工程简单易行,是一个针对性较强的可行方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