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NGJ,美军机载电子攻击未来还会有什么发展......

美军指出,未来作战大都将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进行,其中威胁越来越先进,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为此需要显著提升其机载电子攻击能力,重构整个空中电子攻击策略。美国国防部强调,对现有系统进行增量式的改进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实现指数级的能力提升同时采用认知电子战等最新技术。

最近,JED刊登了《未来机载电子攻击》一文,作者John Haystead从几个维度讲述了机载电子攻击的发展趋势,文中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传统的防区外电子攻击遇到了问题

对于先进综合防空系统,当前基本只能依靠装备有高功率宽带干扰系统的专有机载电子攻击平台,例如EA-18G“咆哮者”和EC-130H“罗盘呼叫”飞机。但是,随着威胁目标交战半径不断提升,此类防区外平台的高功率干扰效能会显著下降;同时,干扰信号波束的覆盖范围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这使得干扰平台更容易被发现和受到攻击。在研的“下一代干扰机”(NGJ),将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问题,但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决胜电磁波》报告中所提到,“随着防空系统作用距离的提升,我们将无法获得与以前一样的防区外干扰作战效能。”

但如果“有人认为在敌机和敌人防空火力的作战距离之外使用大功率干扰机已经过时了,对此我并不认同。防区外干扰仍将存在,只是它需要具备更窄的波束、高度可控的功率管理手段,从而将被发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无论如何,需要额外的机载电子攻击能力来实现防区外干扰。这可能是通过具有低截获概率/低探测概率(LPI/LPD)的小型无人机,也可能采用投掷式系统,例如美国的“小型空射诱饵”。

“我们认为,机载电子攻击的定位从基本的防区外旁瓣干扰手段,演变增加了在高对抗环境下的抵近干扰特性。这类机载电子攻击系统使你能够距离目标更近,从而使用更低的功率产生有效干扰,避免暴露自身而遭到攻击。”

第三次抵消战略将着手解决防区外电子攻击

美国国防部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将对下一代机载电子攻击进行顶层规划。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是在各军种和任务领域快速研发和部署最新的技术能力,确保美军相对所有可能的对手继续拥有决定性的军事优势。这些技术中受到最多关注的是“深度学习系统、大数据和人机协同”,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的紧密结合将是确保永久优势的必备条件。

具体到机载电子攻击领域,电磁频谱严重拥塞,环境中存在各种相互重叠的信号,导致很难对这些信号进行分类,确定哪些需要跟踪、哪些需要干扰以及何时进行干扰。另一方面,现代系统具有高度的软件再编程能力。过去,雷达基本是由模拟部件构成,雷达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当前,随着软件可编程和数字化处理架构的广泛应用,雷达系统变得非常灵活。因此当面对新型威胁信号时,还利用传统方法来搜集威胁数据并将数据带回实验室开发对应策略已经完全不可行。传统方法的时间周期太长。

第三次“抵消战略”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希望通过机器学习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来解决这一难题。

趋势一:网络化

然而,最终解决方案并不止步于单个平台这一层面,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同时调动大量不同的平台和传感器资源。并且要使传感器/平台级别的机器学习真正做到极致,每个系统必须能够同时将自身学习到的信息与网络上的所有其它系统进行共享。

要实现当前设想的终极机载电子攻击能力,需要大量先进的网络技术。“原因之一是磁频谱正变得越来越拥塞,因此找到可用频谱来进行通信而不被干扰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当然,这也是因为对手有意地对我方通信信号进行干扰。因此,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为系统提供可用的网络将是一项挑战,要求我们用与认知机载电子战相同的理念来实现认知电子防护。我们将对干扰环境的认识运用到我方通信信号中,实时对波形进行优化,从而在被干扰的情况下保持通信。”

机载电子攻击网络化的另一方面挑战与网络化能力和数据速率有关,不断增长的需求要求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要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效的网络优化技术。这是另一个受到显著关注的领域,确保网络资源管理和网络协同算法具有足够的弹性,能够处理掉包数据或缺失信息。

“当从电子战的角度来看,当环境中信号密度很高的时候,资源管理能力就尤为重要。例如,让一个平台瞄准特定信号,而另一个平台瞄准其它信号。”

趋势二:多功能

平台实施机载电子攻击的方式、组合和任务不仅受到威胁发展的影响,机器学习算法、处理能力和网络技术带来的优势也将对其产生影响。目前,实施通信和雷达电子攻击任务主要通过不同的、专用平台和系统,而未来电子攻击将更多地使用单一、多用途系统。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克拉克表示,“过去,我们需要对通信和雷达干扰任务进行区分,因为当你使用基于硬件的信号处理和干扰系统(例如行波管)时,你无法具备多用途的能力。硬件决定了你所生成的信号频率范围和特性。”

雷达和通信威胁通常工作在不同的频率范围,这意味着过去机载电子攻击系统不同、搭载系统的平台也不相同。当前随着氮化镓基有源电扫阵列的发展,有望实现更加多功能、软件控制的系统,这些系统的工作带宽更宽从而能执行通信干扰和雷达干扰两种任务。“当前,我们已经看到这种系统的雏形。例如,一些雷达干扰系统能够下探到通信频段,反之亦然。在美国海军的下一代干扰项目和水面电子战改进项目Block 3上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的成果。毋庸置疑,具备通信和雷达干扰功能的通用机载电子战系统将会成为现实。”

雷声公司的Yuse同意这一观点:“需要将机载电子攻击能力纳入到先进的、可升级的、经济可承受的端到端电磁频谱作战系统中,并且智能电磁频谱作战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网络化、高增益、电子攻击、赛博、可升级通用后端和多功能阵列。协同可能会提高效能,但其要求的网络化作战将在分布式管理和通信方面带来固有挑战。此外,多功能系统也面临着挑战。多功能工具通过折中对多个用户服务,但子节点只为一个用户工作。将系统分成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或者是冗余功能)可能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

BAE系统公司指出“当你在环境中搜寻多个目标,算法需要知道这些信号中哪个最为重要、哪个最致命、哪个拥有需要系统瞄准的最高优先级,从而使任务效能最大化。”

这涉及如何通过平台或系统协同来最好的满足整个机载电子攻击需求,以及在电子战层面进行高效的资源管理。可以将此外推到更高的层级——任务管理,然后拓展到哪些系统将自动化工作。“具备接入这些信息的通道后,作战指挥官将能够更好地勾画出威胁空间,从而在作战任务中做出战术决策。”

另一方面,减少机载电子攻击任务的人工负担是最有希望通过认知电子战和机器学习实现的。

趋势三:对多目标信号

在先进综合防空系统或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作战时,美国面临的威胁系统不仅仅包括雷达和通信系统。其它可能的监视、瞄准和武器技术(包括有源的和无源的),都需要被考虑,例如利用商业发射器(电视和无线电信号)的无源雷达、基于卫星的系统、红外和其它光学传感器、无人机以及便携式防空系统。

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克拉克表示,他相信美国国防部认识到机载电子战的配置和能力中需要包括这些潜在的威胁。但他也看到国防部受到了现实情况的制约,美国各军种还没有生成相应的作战概念来驱动需求。“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尽管技术界正在发展多种技术,这些技术可能会帮助我们提升对威胁的探测和交战能力,但他们不明确需求。而需求是建在来军种/作战人员理解的未来发展之上。但很少有人向作战人员介绍技术将是什么样子以及可能实现何种能力,作战人员没有将这些技术与需求相结合,从而构建基于这些能力的项目。因此需要对技术采用这种OODA环,即描述技术的潜力、作战人员设想如何使用这些潜力、将设想转化成需求。需要加速构建这一OODA环路,不然采办进程将永远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节奏。”

雷声公司表示,事实上最终的机载电子攻击系统还将用于对抗其它的监视和瞄准威胁。

系统之系统

尽管美国国防部和第三次“抵消战略”已明确支持未来机载电子攻击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但美国国防部还没有明确未来将采用的作战概念以及各军种的角色,这些基本要靠各军种自己来确定。

未来机载电子攻击必然是传感器、干扰机和武器平台的结合体。也就是,机载电子攻击将走“系统之系统” 的发展方向。

(益达不留整理,王晓东编译 )

欢迎阅读、留言,感谢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