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齐冬妹:创新思政课堂   坚守教育初心

齐冬妹,子长市中学思政课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陕西省思政课程教学标兵,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中西部中小学首席教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立德树人是教育人的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者的使命。

现实生活中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香蕉人”或者“边缘人”是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这个存在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决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旁观者和反对派,决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脱离认知上的小我、情感上的自我、意志上的独我、行为上的唯我,从平和认知与困惑矛盾的纠结中解脱出来,从对外部时事的疏离和淡漠转变为热心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中,这一现实问题是所有教师必须直面、必须深思、必须解决的。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树人是我们给出的最硬核的回答。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课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是骄傲和自豪的,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政课教师,我深知使命在肩必须有所作为。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思政课的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腰杆硬、底气足地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其他学科共同思考,将立德树人从纸面、书本中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中,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同向同行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影响,学校思政课要落地难度不小,要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让思政教育落细落小落实都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很多老师还停留在系统性文本与鲜活性现实、抽象性阐述与哲思性启迪、知识性考核与全方位检验的纠结中,不愿放手、不敢放手,固守熟悉的套路,抵触新生事物,致使高中思政课在学生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等涉及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选择中处于弱势,思政课教师的学科地位尴尬,思政课教学效果堪忧。

有为才有位,思政课的学科地位需要思政课教师自己努力提升,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八个相统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全国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出的理论指导,思政课堂相较于其他课堂更应该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只有在自己的课堂上、在和学生交流中、在陪伴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践行方可让思政课所倡导的成为学生所信仰的,让思政课所坚持的成为学生所笃行的,让思政课所创新的成为学生所热爱的。

如何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还需要不断创新,让思政课变得有趣、有味、有魂。高中生正处在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坚定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苗,不让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侵蚀青年学生灵魂的思想荒草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要敢于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更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尝试沉浸式的教育体验,让学生在正能量的学习场中爱学、学会、学好思政课;也可以尝试定制化的学习方案,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思政课中找到出彩的机会,都坚信自己了不起;还可以尝试分享型师生关系的创设,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从三尺讲台走向学生、走入学生心中,创设和谐奋进的师生关系,让青年学生成为思政课的追随者和践行者,让青年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头脑清醒地做好选择;也需要尝试自身角色的转化,思政课教师不是站在高高讲台上的布道者,不是课堂中的主演,应该是帮助者、服务者、引导者,在春风化雨的潜移默化中让思政课像盐融入食物一样涤荡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

唯改革者强、唯改革者胜,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意识,厚植爱国情怀,让爱国主义这一核心成为成长道路上的航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践履奋斗使命,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