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秩序2035 | 国家健康治理实力新格局

横扫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健康是人民幸福之根,健康是国家强盛之基,健康是经济发展之源。中国正阔步迈向“十四五”,“基本建成健康中国”成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未来15年,健康软实力对各国人民生命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更加凸显,公共卫生治理将成为全球治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国家的硬实力与健康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密切。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软实力受到包括执政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文化传统等其他软实力的影响。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竞争与合作、挑战与机会并存的情况下,健康软实力以及旨在增强健康软实力的公共卫生治理,必然影响中国“双循环”目标的实现,以及国际双边、多边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2020年12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联合国大会新冠肺炎疫情特别会议上讲话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尽管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实现了经济正增长,新冠疫苗也上市了,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比如病毒变异,各国建立“集体免疫屏障”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病毒还需要多长时间,等等。也或许,当人们还在应对包括新冠病毒引发的已知传染病挑战的时候,另一种未知传染病已在路上。

全球范围内,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间隔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变异流感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流行事件的发生间隔期,从20世纪70年代前的10~40年缩短为80年代的5年左右;而进入90年代以后,变异性流感病毒引发的暴发性流行事件每2年就会发生一次,主要由人为原因导致。

据统计,在过去的60年里,超过60%的人类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宿主,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艾滋病和禽流感。这些病毒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往往是和其宿主动物一直和平共存、共同进化的,很少能转移到新宿主进行传播。而病毒之所以能感染新宿主,是因为原始宿主与新宿主发生了接触;同时,在原始或新宿主体内产生的基因组变异使得病毒能在新宿主个体之间有效传播,甚至导致该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暴发流行。

随着全球人口总量以及对有限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森林砍伐、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和采掘业的增加等活动,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领地,改变了野生动物种群的分布,从而增加了野生动物与人类的接触频率。另外,野生动物交易也是人畜共患病的一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据估算,全球非法野生动物年贸易额至少为190亿美元,野生动物贸易的利润率仅次于毒品,但现今的立法和管理并未有效降低市场上对野生动物的消费。毫无疑问,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也为传染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全球化引发的人口流动,使得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因此,无论是从国内情况,还是从全球大趋势来看,人类都需要做好经常应对新发传染病挑战的准备。

2015年3月27日,中国(江苏)援塞抗疫医疗队队员在塞拉利昂驻地杀虫

健康软实力新赛道


抗疫期间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国家健康软实力的重要性凸显。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成立了由当时的哈佛大学著名发展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领衔的“健康与宏观经济委员会”。该委员会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健康不仅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而且投资健康可以带来比传统产业更大的宏观经济发展上的回报。

比如,有效的疾病控制可以避免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冲击、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身心健康的劳动大军,婴幼儿死亡率的下降以及人群健康预期生命的延长可以帮助降低人们的防护性储蓄、提高有效消费率。此外,伴随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将会是科技创新与转化的提速、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的满足以及更多就业机会的创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经研究过未来20年创造就业岗位的行业动力源,发现在提供就业岗位数量的排行榜上,前5个行业中就有3个与健康服务业相关。

回顾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不难看出,一个国家的健康软实力是与其主流价值观、执政理念、制度安排和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明显高于中国,而且美国还具有潜在的“后发优势”,但为何美国会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大“灾区”?其根本原因在于,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遵循的是人民生命至上的原则,美国执政当局却将少数政治团体利益置于多数人利益之上。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2日18时30分,全球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579768例,死亡病例1818849例。其中,欧洲地区(主要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70多万例,占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的32.35%;北美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等)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015多万例,其中美国占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的23.71%;东亚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国等)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近40万例。相较之下,欧美国家新冠肺炎确诊率和死亡率均高于东亚国家,东亚国家抗疫成效明显优于欧美国家。

日本智库亚太倡议组织主席、《朝日新闻》前主编船桥洋一近日撰文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让人切实感受到“东亚的崛起”和“西方的没落”。疫情蔓延给经济活动造成巨大打击,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差别不大,但复苏步伐明显是东亚更快,其中中国更是发挥了增长引擎作用。船桥洋一进一步指出,SARS、MERS、甲型H1N1流感等培养了东亚地区人们防范疫情大流行的强烈意识。在个人隐私与社会稳定和秩序之间,用来平衡二者关系的自我约束和社会压力在东亚各国广泛存在。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政令的遵从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而在很多欧美国家,无论是封城还是佩戴口罩,都有相当一部分民众不仅不配合,还通过游行示威等形式进行反对。在东亚各国,民众对政府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的配合度就要高得多。这反映出,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同文化氛围下的国家之间,健康软实力存在巨大差异。

2014年11月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一处“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培训基地,志愿者学习如何处置感染埃博拉的病人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新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合作、协同抗疫的努力未曾停止。然而,此次疫情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碎片化、治理能力有限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在未来15年中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新格局。

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其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育和培训;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一年一度的世界卫生大会是世卫组织成员国代表讨论和通过重大决议的机制和平台。

早在1951年,第四届世界卫生大会就通过了旨在“预防疾病在国际间蔓延”的《国际卫生条例》。随着国际旅行和贸易的增加,以及新的国际疾病威胁和其他公共卫生风险的出现和重现,该条例不断得到修订,最新版是于2007年6月15日生效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其核心内容和原则是“采取针对公共卫生风险、同时又避免对国际交往和贸易造成不必要干扰的适当方式,预防、抵御和控制疾病的国际传播,并提供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在执行层面,世卫组织成立了全球疫病暴发警报和应对网(GOARN),以快速确认和应对具有国际重要性的疫情,并在疫情暴发期间确保在最需要的地点和时间提供技术援助。

2018年10月22日,在安提瓜和巴布达首都圣约翰,当地小朋友身穿传统服装欢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首次到访

每当全球疫情面临复杂艰巨的挑战时,也是世卫组织最应当、最可以发挥独特优势的时候。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一样,一如既往地信任和支持世卫组织的工作。而且,和所有其他国际组织一样,世卫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作用也受到自身的治理体系、财力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受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影响,未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格局将呈现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多边组织(如世卫组织)与单边组织(如英国专门负责对外援助的“繁荣基金”)的作用将会同时增强,并相互影响。

因此,中国一方面要继续支持并发挥好国际多边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加强与各国的双边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在全球发展和国际公共卫生治理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之间的双边交流与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管控分歧、相向而行,携手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人类健康共同体。(刘远立系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马晶系中美健康峰会主席兼秘书长)

来源:2021年1月13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