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傅山(二)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把傅青主写成善剑的一代宗师形象,无极剑傅青主,侠之大者,几近完人。傅山会不会剑术?他曾经有“盘根砺吾剑,金铁满山鸣”的诗句,又曾云:“剑术惜其疏”,我相信他会剑,当然不可能会到成为一代宗师的地步。
傅山38岁时,是崇祯十七年,甲申年,也就是明朝的最后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之后清兵入关,建立清朝。傅山是名士,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关注名士的。他为了躲避清王朝的目光,也为了更好进行反清复明活动,甲申年初秋,他出家了。
他拜了当时的著名道士郭静中为师,自称朱衣道人。朱,即是代表明朝。尽管明王朝后期的状况令他失望,但他也绝不会接受一个外族侵略者的统治。
郭静中是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的第二个老师。具体教了他什么,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甲申之后,有了他行医的记载。也就是说,郭静中是传授他医术的人。明代隐居的道人,一般有一个特征,就是道、医、武三术齐修,其中的武,不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真正的会武术,诸如武当派之类,只是可能医武各有所偏长而已(我所知道的金针门的明清祖师们就是那样)。这是我相信傅山会剑术的理由。我甚至认为,武侠小说中的这些武功宗师,正是基于当时道人的这些特点而塑造的。
他积极地参与反清复明的运动,甚至亲自组织过群众,练过兵。参与策划、声援各地的反清义军。有一个叫宋谦的,准备在河南武安策动起义,曾两次专程访问傅山,商议起义事宜,不料在起兵前夕被捕。他熬不过酷刑,招供了,把傅山供出来了。招供后即被处死。
傅山被捕。他抵死不承认曾经参与宋谦的起义,要求与宋谦对质,彼此宋谦已死,自然无法对质。因为没有证据,需要取得口供,所以对傅山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刑.xun.逼..供。他真是比“特殊材料制成的”布尔还布尔啊!有人记载此事说“甲午以连染刑戮,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以有奇计救者得免。”所谓奇计,是双方僵持到了最后,傅山说,山西布政司的魏一鳌可以为他作证,魏来找他看病时,曾亲眼见到他拒绝了宋谦。这是他出于对好友魏一鳌的信任。果然魏一鳌毫不犹豫地为他做了证,就如他当初真的在场一般。傅山于是终于被释放了。史称“朱衣道人案”。
这次事件,使傅山再一次收获了天下人的敬仰。是啊,有谁敢说,我能做到像他一样?
还有一点引起我注意的,是傅山母亲的态度,对于儿子被捕的事,他母亲说:“道人儿(指傅山)被系乃自然之事,即死亦兮,不必救他。若果相念,请救眉(傅山之子傅眉)出狱,得延傅氏香火,足矣。”
还有一个母亲,是《汾二子传》中王如金(傅山的同学)的母亲。儿子要去参加起义军了,“其母许之,不敢绝裾也。”
同是母亲,我实在是佩服这些大义凛然的母亲。天下母亲,无不爱儿胜过自己,她们居然能如此淡定地看着儿子为大义赴死。想起苏轼曾经问他母亲说,我长大要做范滂那样的人,您允许吗?苏母答,如果你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有这样的母亲,才有那样的儿子。那些母亲,都是藏在英雄背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