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上的古桥 吴江松陵三里桥
自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运河两岸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遗产随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苏州的发展与运河的开凿休戚相关。无论是两千多年前,泰伯奔吴,还是春秋运河的开挖,苏州和运河就已结下不解之缘。
水是苏州的命脉,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沟通运河两岸的,是运河上的桥。时光荏苒,桥梁越来越多,每一座桥梁,都像运河上散落的遗珠,闪耀着时代的印记,承载着过往历史和沧桑变化,记录着社会发展的足迹。
吴江水多桥多,据记载,吴江现存古桥梁多达200多座。运河吴江段的三里桥、安德桥、安民桥等都被列入运河段附属文物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三里桥
潘家炎老师摄于2013年的三里桥
三里桥,座落在吴江松陵镇北面的三里桥生态公园内。据史料记载,元代泰定元年(1324年)建,明天顺、清嘉庆、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年都有)重建。
桥总长54.5米,桥面宽4.53米,矢高8.15米,跨度11.50米,单孔花岗岩石拱桥,东西走向。
桥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成,东西两侧对称有四十五级台阶,桥旁原有一米宽的纤道,拉纤可以从桥下直接通过。
桥南北两边的明柱上分别刻有光绪十有一年岁次乙酉仲夏之月、江苏省水利总局督同吴江震官民重建等字。
远远望去,三里桥犹如青龙腾空跃起于古运河之上,气势恢宏。过去的老松陵人,从水路进入吴江城市,看见三里桥,就知道松陵镇到了。
正在修建的三里桥
而等我到时,三里桥就是眼前的这副样子,支离破碎。松陵段的大运河,水面宽广,河中心有一个南北狭长的小岛,这便是三里桥生态园。
运河的主航道在小岛东面,三里桥架在岛西面的河道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运河多段水道被废弃或者改道,桥失去了它原本的利用价值,也被荒废。非遗的成功,附属文物保护被提上日程。
三里桥便是如此。在公园内醒目地立着一块竣工的告示牌,竣工的日期写于今年2月。
满地堆放的老桥原构建
野草乱石相因依
河水川流不息,诉说着老桥不平的往事,什么时候能恢复它旧时容颜?河水盼着,老桥盼着。
顾公庙
三里桥生态园内最为瞩目的还有一座顾公庙。座落在生态园的西南部。
顾野王庙前的石牌坊
这是一座移建在此的顾野王庙。顾野王(519-581),南朝官员,吴江人,博学多才,史学家,文字训诂学家,著有《玉篇》三十卷。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楷书字典。
原来的顾公庙在吴江北门外,始建年代不详。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九月,吴江知县石处道,因事来到此处,见一古祠甚为简陋,遂问随行之人,答曰为顾公庙。石知县进祠拜谒,重改基构,重塑其像,春秋祭祀,并自作改建记。
此后,明、清各代屡有修建,但在文革中夷为平地。这座顾公庙建于2006年建,07年竣工。四周水光潋滟,花木掩映。只不过山门紧闭,造它何用呢?
顾公庙
不远处,公园又新建了一座气派的基督教堂,和顾公庙遥遥呼应。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吗?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