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走进屏南第二站——龙潭村人的新生活
前天走进屏南第二站——熙岭乡龙潭村
前天,在走进屏南棠口镇漈头村、领略了那里震憾心灵的“福建省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之后,雨停了,我们一行又继续踏上了走访该县熙岭乡龙潭村之路。行走在“闽东高原”群山间,遇见蓝天、白云、雨后和那偶尔盛开杜鹃花的山峦,我们仿佛穿行在祖国西域的疆土上。
本想第二站前往漈下村观光,但由于事出有因临时改道,去了龙潭村。而我们对龙潭村事先未作旅游攻略和了解,来到龙潭村之后,只能走马观花一番。印象龙潭,也颇有收获,以下是前天在龙潭村内的观光照片:
以上随便的逛村照片,粗略领略了龙潭村的外貌。虽然对该村文化内涵未作了解,但不难看出龙潭村近年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上花费了不少工夫。在人口城镇化的今天,能够吸引村里的一部分青年返乡创业,还带动外地文创新行业注入生机,着实是条值得思考的振兴农村的新路子。
据后来了解,龙潭村是屏南县熙岭乡的第三大行政村之一,位于屏南县东部。全村面积约两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340多户人家,人口一千余人。龙潭陈氏妈祖颖川郡陈善公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从宁德陈山下(现东山村)迁入,继而有傅、杨、高、叶、周、韦等姓氏迁入。傅姓败落后,陈善与子陈财,照顾村人傅江、傅海暮年生活,并安葬之,继承了傅姓产业。而后杨、高、周等姓先后衰败,韦姓人氏后来迁往三峰村。
龙潭村自古至今演绎的“四平戏”,是该村的一大文化产业。陈氏第五世陈马朝公学“四平腔”,马朝之子陈志显、陈志现兄弟精通“四平戏”,当时就开始演戏酬神。至清朝初期的陈姓兴盛,又自筹了戏班。清乾隆间的陈姓戏班,被邀请到周边及外乡演出,而且筹办戏衣、锣鼓乐器等行头。还打出了“开祥云”班名到附近的古田、宁德等地演出。
清嘉庆至道光、咸丰年间,龙潭村人又陆续组建“老祥云”“新祥云”和“赛祥云”等四平戏戏班。据载,清咸丰年间的贡生黄正绅,因慕龙潭“四平戏”,特地携子从旧城所在地双溪镇,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来到龙潭村看戏,还留下了一首赞美诗,可见“四平戏”唱腔、表演是很有特色的。“四平戏”就这样一代代地传承下来,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精华。“四平戏”宝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成功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潭村的“龙潭酒”又是该村的特产之一,用村上清爽的小溪泉和本地土产的优质糯米结合,采用古老酿造技术而成的黄酒,味道浓烈且甘甜爽口,深受到各地人士的青睐。我们此行在龙潭村中欲买几小坛“龙潭酒”回来,可惜找不到散装的卖家以供品尝,故终放弃:
这里剥壳卖的小野笋很实惠,此行返程,笔者买了几斤回来,加酸菜做汤或干炒,甚是好吃:
最后我们经恩洋、黛溪、虎贝、九都一线返程,出游屏南一天,可谓收获满满:
屏南龙潭村中古老的水车
实拍视频
屏南县龙潭村民的新生活
腾讯视频
屏南龙潭村新老村民融合
腾讯视频
闽东大地好风光,抽空到处去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