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追星的我们,只是想变得更好
作为追星族的一员,有时候我也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她,但有一点我非常肯定——她真的特别好,也特别值得我的喜欢。
我不想去罗列她的种种成绩,说明她有多么优秀,因为更让我惊喜的是她身上的淡定从容,她的温柔善良,她的认真勤恳......或许是偶像身上的这些特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吸引。
她的才华,也不仅体现在她对表演的热爱,对角色的钻研,更体现在她对职业和生活的正确理解上——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又一个理由。
“演员身上的那一点点星光,大多数时候是角色带给你的,当你从角色、从银幕上走下来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我喜欢她的普通,因为普通背后是真实与纯粹;我喜欢她的淡泊,因为淡泊的背后是对自己清晰准确的认识。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用来描述人们爱上明星的这种关系:Parasocial Relationships(拟社会关系),简称PSR。如果你非常了解一个人,甚至迷恋或者爱上了TA,但TA却对你一无所知,那么你就身处在一段"拟社会关系“里。这是一种单向的关系,有点像我们平时说的“暗恋”。
最初,人们在电视节目中观察到一种现象,比如电台主播播完晚上的节目后,会说一句晚安,这时候也会有很多观众不经意地回复一句晚安。这种互动可以看做形成了一种关系,而且对于观众来说,仿佛他们喜欢的那个主播真的对他一个人说了晚安一样,会觉得非常的温暖。
很多人喜欢的偶像,可能要么颜值很高,要么唱歌很好听......总之是会有至少一项特别突出的特质,所以我们喜欢他们,也可以说是欣赏他们的某些特质。
在追星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
光环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对于自己偶像的某些不完美,人们也会试图把偶像“理想化”。
理想化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是将他人完美化的过程。它包括忽略或否认与完满形象不符合的特性。在精神分析学中,指把爱的对象视为完美无缺的心理过程。
我们会喜欢自己的偶像,还是因为这是一段自己可以把握的爱恋关系,自己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候不再喜欢对方,也绝对不会存在被拒绝的风险。这里,忽略极少数粉丝有机会和自己偶像谈恋爱的情况。
这是一段单向的关系,也就意味着这段关系是由自己控制的,比如自己愿意喜欢对方多久,愿意为对方付出多少。
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hira Gabriel说,
“人们在拟社会关系中基本没有被拒绝的风险。如果你的自尊程度不足够高,被拒绝会让你遭受自我认知失调的伤害。所以我们会更倾向于进入那些被拒绝风险更小的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确实出现了一些过于盲目和疯狂的追星行为,给很多人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青少年,因为他们的认知可能还没有完善,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伤害自己,迷失自己。
一种情况是,粉丝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建立稳定的关系,缺乏自我认同感,可能会在追星过程中迷失自己,会觉得“我没有自己,只有对偶像深深的喜欢”。这是一种通过对偶像的喜欢来填补自己内在的空虚。
还有一种情况是,觉得自己是在和偶像谈恋爱。尤其是对于一些焦虑依恋类型的人,他们没有现实层面的情侣婚姻关系,或者非常担心自己现实中的关系破碎,就会急于和偶像建立一种虚拟的关系。这种不会被拒绝的关系可以带给他们一些安全感,但毕竟也带不来真实的温暖体验。
追星也是一种扩大自己人际圈的方式,因为同一个偶像的粉丝们会形成一个个小的团体。在团体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归属感,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只要你也喜欢xx,我们就是好姐妹,好兄弟。”
我们也可以在团体中,建立自己的价值感,在偶像的带领下,感受付出带来的幸福感。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传递温情。微博@琥珀泉_袁泉后援会 携手@毕业后公益基金 建立以“袁泉”名字命名的公益图书室,于2020年9月3日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干河小学成功落地。
在粉丝们的助力下,本次活动共捐赠有效图书2435册,感谢所有积极参与的小伙伴们~
作为一名粉丝,虽然只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却也是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偶像的喜爱,完成了一次自我和世界的连接。
我们热衷于追星,其实也是渴望追求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
偶像身上的那些光芒,也一定会让我们在完善自己的路上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愿我们一起成长,无畏无惧,坦然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