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1月9-11日区域性污染过程分析
导读
11月9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在南部首先出现,并逐渐发展至整个区域,11月11日夜间至12日上午,区域北部PM2.5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分析当前污染形势,解读污染成因。
01
总体情况
11月9日起,河南北部率先出现PM2.5污染,随后在持续性弱偏南风作用下,污染范围扩展至整个区域。11日午后,污染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北部集中。截至11月12日8时,区域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156微克/立方米(廊坊,11月11日),小时浓度峰值为202微克/立方米(廊坊,11日22时),廊坊、保定、石家庄、北京、太原5个城市的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
11月9-1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污染实况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02
成因分析
1. 污染排放:区域中北部NO2排放突出,区域东南部和河北部分城市SO2排放突出
本次污染过程期间,“2+26”城市北部的NO2浓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城市的柴油车(机)和工业的NOx排放需要加强管控。区域东南部和唐山、邯郸、衡水的SO2浓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说明这些城市的燃煤和工业SO2排放需要加强管控。
“2+26”城市NO2(左)和SO2(右)浓度距平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 化学转化:NOx二次转化主导区域北部城市的PM2.5浓度增加
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显示,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2+26”城市的污染形势发展总体呈现排放-累积-转化的演变特征,区域北部从偏NO2型转化为偏二次型,区域中部和东南部从偏SO2型转为偏二次型。
11月9-11日“2+26”城市PM2.5浓度和区域污染特征雷达图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