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我们评教授不看论文
在最近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学的终身副教授评价标准。
他表示:西湖大学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数、引用率等数据,而是你的贡献在你的领域里有多重要,他希望这样的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国内科技界评价标准的改善。
施一公院士的这番发言无疑是在宣布:西湖大学已经在是走在了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路上了。
中国是论文发表大国,在2019年的论文发表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新的世界第一。但是与这众多发表论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论文的成果转化率简直是惨不忍睹。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我们学术圈盛行的“四唯之风”可以说是罪魁祸首——万事以论文至上,大家只想着发论文,甚至到了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地步,考虑论文能否实际应用的人寥寥无几。
这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之风,让我们在论文发表数量上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实际上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
困扰着我们的芯片,药物研发,人工智能等等重大“掐脖子“”的问题,都需要研究团队投入好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心血去刻苦攻关,不是说光发论文就能解决的。
施一公院士所执掌的西湖大学是我国对新型大学制度的一个探索,他们目前对于终生副教授评选制度的改革也是对我国目前破四维之后,该如何合理评选人才的一个探索。
中国有句古话叫破而后立,我们不仅得破还得有立。
在我们废除了“四唯”这种不合理的评选制度后,是需要一个全新的,更为合理的评选制度来继续执行的。西湖大学的这种新型的人才评选制度无疑可以成为我们日后的一个选择。
对于西湖大学的这个改革,施一公院士的爱徒,普林斯顿终身教授颜宁教授在网上评论道:
这种评价模式很难么?其实只要水平到了就不难:给每个人专门组织一个由资深教授组成的tenure committee,找国际小同行要十几封评价信。我还在清华的时候,就帮美国藤校的几位评价过。做这种事很花心思,需要学校如个人有国际知名度别人愿意评,当然行政管理也得跟上
桌椅本人对颜宁教授的看法十分认同。
论文这个东西就跟人的学历一样,是人能力的一种体现,但不是唯一的凭证。在对于人是否有能力的这个评价上,国际同行的评价信同样,甚至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
说到底,其实论文是无罪的,唯论文才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