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喜剧「开山怪」:是神作,还是烂片?
西毒欧阳锋,做反派的道路上任劳任怨,却被一个乞丐来回整蛊欺负;
南帝段智兴,真心人是同性也没关系,三句我爱你,就可以当神仙;
北丐洪七公,靠划拳划成了丐帮帮主,恋爱脑为失恋只一心求了断。
脱离原著到无厘头的剧情走向,让本想品香茗的人毫无预警地领到杯可乐。
时间往前挪一步,到1992年底的陕西榆林。
此时的王家卫,已经窝在西北大漠拍了三个多月的《东邪西毒》。
突然某一天,他的老友刘镇伟出现。
匆匆带走了片场所有的主演,准备赶去拍另一部《东成西就》。
片名对仗的两部作品,实际是同一家电影公司制作。
讲得虽都是“东邪西毒及其朋友们”的故事,风格却极度割裂。
如今,时隔27年再度回望——
在众多文艺中青年的心目中,《东邪西毒》仍是神一样的经典。
可对不少新世纪影迷而言,《东成西就》则成了“有辱豆瓣电影TOP250”的存在。
有人爱不释手,恨不能念它三千遍;
第一怪:导演最恨的作品
“拿奖找王家卫,赚钱找刘镇伟。”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影坛,这句口号叫的相当响。
一句话串起的两个人名并不是劲敌,而是最佳拍档。
1992年,《阿飞正传》票房失利,投资方倒闭。
这令导演王家卫,一度成了香港各大电影公司眼中的“票房毒药”。
既然做打工仔给别人拍片已经没机会,他便琢磨着成立公司自己拍。
而当时,也就只剩刘镇伟还愿意站在他身边。
于是,两个年轻人成立了“泽东电影公司”。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没什么分工和计划。
只有牵头的王家卫,坐在酒桌前给刘镇伟画的大饼:
“前十年我拍文艺片,你监制,赚钱;
后十年你拍文艺片,我监制,赚钱。”
要不说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
两人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东邪西毒》,就差点出了大岔子。
这部影史经典,最初其实是出自刘镇伟的一个脑洞构想。
因为他曾告诉王家卫,他觉得《东邪西毒》的前传应该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洪七公和欧阳锋对立得那么厉害;
为什么黄药师爱那个人爱得那么深刻;
为什么桃花岛不只是一个岛,主角把自己的心困在了那里。
王家卫听了开心得不行。
他们俩一合计,当天就决定打电话给台湾学者公司的投资人蔡松林。
当时台湾的电影发行基本是蔡老板垄断,他听了这个构思也很开心。
不过他开心是因为王家卫提到,可以找十个香港明星。
“我从来不看电影,对我来说,我需要知道这个是什么样的电影,叫什么名字,卖点是什么,其他的就不管了。”
所以那时《东邪西毒》和《东成西就》的框架,就是金庸小说、武侠片、大明星。
把这几个要素拢一拢,就够了。
原本制定的拍片计划是:
前一部《东邪西毒》,王家卫执导,刘镇伟监制;
后一部《东成西就》,刘镇伟执导,王家卫监制。
结果开机后一个月,刘镇伟去探班。
他看到王家卫在拍开头欧阳锋和洪七公一帮人的打戏。
在片场连着待了两天,感觉不错,刘镇伟便回香港了。
过了几周,他又去探班,发现王家卫拍的还是那场戏。
他直觉大概是在补拍。
当第三次探班看见王家卫拍的还是同一场戏时,刘镇伟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
而王家卫这边被问到进度,倒也不急。
只是坦白道,“我钱不够了,肯定拍不完,你先拍第二集吧。”
刘镇伟一听这话快疯了。
“你第一集还没拍好,观众怎么知道我第二集要讲什么?”
王家卫想了想说不用,这才有了八竿子打不到一边的《东成西就》。
从决定开拍到现场实拍,“快枪手”刘镇伟只有短短八天准备。
连搭景的时间都没有,片里就一个客栈是真正的布景。
至于最重要的故事走向,也是刘镇伟边拍边想的。
习惯了完成全部剧本再做分镜头的导演,这回不得已学起了王家卫。
拍一天写一天剧本,再把当天要拍的分镜图拿给摄影。
有一回,忙活久了的刘镇伟实感太累。
晚上回到酒店他跟王家卫说,“给我三个小时睡觉,我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你帮我写一写”。
结果等他睡醒,王家卫一字未动。
“写不出来,你比我写得好,还是你来”,说完王家卫就想走。
刘镇伟见状,不说话掉头也走了。
后来还是王家卫找了三个小时才把他找到,可回头一看,还是什么都没写。
没辙,只能坐下继续想。
主演梁家辉没看见这一幕,还进房间问“导演,今天拍什么?”
他只能回答“不知道,你先去睡觉”。
电影就在这么焦躁的状态下拍着,直到因为要搭景暂停一星期。
这一星期里,刘镇伟又玩起了消失。
而这回,任凭王家卫怎么找也找不到,因为刘镇伟已经到了北京。
他要帮元奎赶另一部电影《方世玉》的剧本。
受人之托,元奎在酒店沙发上睡了五天,刘镇伟就在酒店埋头写了五天。
写完他闷头又睡了一整天,然后才电话通知王家卫准备回去接着拍片。
一部花27天就交货的电影,刘镇伟纯粹是为帮老友填坑才临时上阵。
《方世玉》和《东成西就》——
前者是他“人生中最差的剧本”,后者是他“最恨的一部片子”。
总的来说,都是“很荒谬的大笑话”。
第二怪:明星大腕集体“发癫”
如果一切按最初的计划进行,今天的《东成西就》还会不会是一部喜剧片?
如果很多东西没那么局促,导演又会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这部作品?
这些问题,刘镇伟都未曾想过。
正如多年后他回忆起这段拍片经历,感触最深的也不是自己。
而是那群被他和王家卫折腾惨的,明星主演。
他们晚上去拍《东邪西毒》,哀哀戚戚,哭丧着脸;
白天拍《东成西就》,又要嘻嘻哈哈,嬉皮笑脸。
刘镇伟这边开工的第一天,梁朝伟就进到他房间吐苦水:
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93年的梁朝伟,那时已先后拍了《阿飞正传》《喋血街头》《倩女幽魂3》。
他很久没演这种纯粹的喜剧角色,整个人显得没有信心。
而习惯了刀马旦路线的林青霞,看着夸张的造型和剧本,更是受不了:
“你们都是明星啊,你们在干嘛?”
为了《东邪西毒》而汇聚的当红十大影星,并不曾想还要拍一部无厘头的喜剧片。
不过这些情绪,都在正式开拍后得到了消解。
导演跟梁家辉、张国荣商量之后,决定先拍段王爷和黄药师跳舞那段。
他们故意叫来了林青霞旁观,势必要“把她拉下水”。
那一曲《做对相思燕》,唱词是张国荣在现场临时填的。
一直演大佬的梁家辉,女装造型也是他一手设计的。
两人搞笑的舞步,还夹杂着着逗趣的台词。
拍这段时,现场所有人都笑到趴下。
当中,自然少不了女神林青霞。
那一场戏后,她也成功从武功盖世的东方不败,转型为了全程被救的三公主。
另一边对于梁朝伟,导演采取的则是“怀柔政策”。
刘镇伟认真地告诉他,要放开自己。
“不要觉得不如周星驰好,他很多喜剧手法是从你身上学的,就像借鉴你TVB韦小宝的那些动作手势。”
从头到尾聊了一遍,梁朝伟也放松下来找准了角色。
欧阳锋中毒变香肠嘴那场戏,是《东成西就》开机后的第一场。
曾经的梁朝伟,是被王家卫称赞“靠眼睛就能演戏”的男人。
《东成西就》里弄了个香肠嘴秀眼神,还追着张学友饰演的洪七公问:
这个画面搞得张学友不停笑场,“他一看到梁朝伟香肠嘴就忍不住,什么台词都说不了”。
所以后来导演没办法,让张学友闭眼念台词,把机位放在他身后。
可这回又出问题了。
先是看着对面一身乞丐服,还在闭眼念台词;
再是听着歌神唱只有一句歌词的“我爱你”,梁朝伟也笑得拍不下去。
最后只能等他们俩都笑完了,才接着拍。
至于刘嘉玲,出道时走的原是美艳熟女路线。
在《东成西就》里,女神刘嘉玲却成了女装周伯通。
原著有写周伯通是个胖老头,她就塞着大肚子;
原著没写周伯通是个同志,她偏要调戏小师侄。
周伯通说“师叔看看你胸肌”时,那气质浑然天成。
让人完全看不出她还有个男朋友叫梁朝伟,人也在片场。
那年,王祖贤人称“王十五”,张曼玉人称“张一打”。
她们一个一年拍足十五部电影,一个拍足十二部。
可谁能想,玉女风格的这两人有一天会齐齐搞怪。
黄药师最爱的小师妹,原来是很自恋的;
金轮国尊崇的大国师,原来是很糊涂的。
除了明星卡司,《东成西就》的制作名单放到今天也格外耀眼。
单是一张卡司表里的人,就共计拿下了7座香港金像奖,27座台湾金马奖。
其中包括5位影帝,3位影后,4位最佳导演。
那一年的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着稳定的地位,几乎处在人生最风光的时刻。
那一年的他们,却又仍旧愿意放下身段来讨好观众。
不仅仅是迎合荒唐剧情,颠覆自己的荧幕形象。
现在回望,这更像是他们作为香港黄金一代,在对那个辉煌时代提前告别。
对他们来说,诠释这样“发癫”的角色——
有的是第一次,有的是最后一次。
但聚在一起,却成了绝版级珍贵的一次。
第三怪:经典之余,肉薄身轻
身处21世纪的观众,对《东成西就》的观感是从何时开始割裂的?
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多年后同为刘镇伟的作品——
票房不尽人意的《大话西游》,因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解读得到了“平反”。
而位列豆瓣经典的《东成西就》,却面临着日渐增多的非议。
其实在这部电影里,同样的后现代元素已有体现。
片中的东邪、西毒以及各路角色,都不再是金庸笔下的那些人。
而是被注入刘镇伟喜剧风格后,具有另一套色彩的个体。
比如段智兴,就从德高望重的,隐忍的,一心向佛的一灯大师,变成了一个话唠。
一个会在大街上,温柔又不失谦逊地说出“可否借你的胸部给在下一看”的无厘头人物。
此外,拼补式样的电影语言也在片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像洪七公那首《我love你》,和段王爷的曾爷爷那句“Stupid”。
就都是将古今中外融合在一起,打破了时代和时空限制的台词。
这种反文化的游戏人生行为,将经典的庄严感全部撕裂。
同时,也颠覆了传统主义和传统文学的深度。
可为什么《东成西就》并没能像《大话西游》那样征服所有人?
因为它台前幕后的仓促感,全都表露到了喜剧结构上。
70年代中期的香港,许冠文编导的《鬼马双星》等影片就曾掀起一波“小市民喜剧”的热潮。
它们主要以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对社会和市民进行讽刺和自嘲。
随后,周星驰的喜剧又开始风靡。
星爷的作品素来语言癫狂,动作滑稽,自由率性且张扬大胆。
“我以为我拍了很多悲剧,可是拍出来你们都觉得是喜剧。”
无厘头的包装下包含悲剧的内核,正是他的风格。
再看《东成西就》——
它并不是许冠文那种黑色喜剧,也没能像周星驰让人笑中带泪。
即便有人表示重温到落泪,也只是因为触动了个人的观影记忆。
诚然,影片的无厘头情节非常有趣。
然而这并不足以支撑它到喜剧经典第一梯队的高度。
从艺术角度看,《东成西就》甚至是一部完成度很低的作品。
它的语言、人物形象滑稽有余,却鲜见真正的思想内涵。
换句话说,除了搞笑以外,《东成西就》并没有多少重量级的东西。
而喜剧电影若只是纯粹搞笑,就会显得没有意义。
无厘头固然重要,是赢得观众心声的最优选择。
但把握内涵,才应该是喜剧真正的价值所在。
《东成西就》一直迎合着观众的口味,虽有恶搞精神,却无神髓可言。
无论如何企图颠覆原著;
无论如何安排明星反串夯实人物形象;
无论如何以无厘头笑点去丰富情节……
都始终遮盖不住它本身主题的单薄。
当初的刘镇伟,大概真的只是冲着拍一部商业片去的。
就跟他后来的那部《大话西游》一样——
或许脑子里有一些还算新颖的想法,但却从未想过要把它变成一部经典。
即便《东成西就》开拍已是年底,刘镇伟仍然赶上了93贺岁档的末班车。
由于那一年过年早,他甚至还蹭到了不久后的情人节。
最终,《东成西就》香港一地票房定格在2346万港元,排名年度第十二。
而占用了大部分预算的《东邪西毒》,第二年9月上映,票房不到1000万港元。
属于刘镇伟和一众影星的“开山怪”,究竟值不值得一个神坛?
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