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该不该对我家熊孩子发火?”这篇文章用3分钟给你启示!

众所周知,吴镇宇可以说是娱乐圈有名的严父了,即使是面对摄像机,也毫不遮掩的“凶”自己的孩子。

这不,前几天吴镇宇携妻子和儿子现身香港机场,引来了记者的围观。

本来融洽的一家人不知何种缘故,发生了争吵。据当时的照片显示,吴镇宇与妻子在前面行走,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二人身着休闲装,看似心情不错。

不过这和谐的状况却被突然打破,一行人走着走着,吴镇宇突然对儿子发飙,用手指着费曼破口大骂。面对爸爸的指责和怒骂,10岁的费曼仿佛无助的羔羊,静静的站在一旁手足无措,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分多钟,妈妈也丝毫没有阻止吴镇宇,不知费曼犯了什么错误让爸爸如此动怒,但这一幕却引发了网友的纷纷议论。

有人指责吴镇宇过于凶狠,把孩子都吓傻了,孩子还小,有什么事应该慢慢教;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吴镇宇的教育方式很真实,不做作,令人钦佩。

其实,吴镇宇也不想去做一个“恶爸爸”,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红着眼眶表示:他生费曼时年纪已经不小了,若是没把儿子调教好自己就走了,那该怎么办?这样诚挚的言语,不禁让人心疼起吴镇宇的良苦用心。

Professor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不想对孩子发火,可是面对“熊孩子”的调皮捣蛋,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不留神就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

作为父母,到底该不该对孩子发火?家长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怒气?孩子犯了错家长除了发火还可以有什么方式解决呢?咱们往下面看……

一项涉及10万名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是孩子最反感的10种表现之一。

加州伯克莱分校的心理学者 Matthew McKay博士写了《当愤怒毁了你的孩子时》一书,明确地提到家长发怒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那些经常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发火的家长们,相比安静的家庭,她们的小孩往往会在与人相处时表现的更强势,也更容易情绪低落,在学校表现也更差。愤怒,会毁坏小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经常对孩子发火,甚至是打骂孩子,可能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有一个12岁小男孩,在日记本写下“想毒死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一个孩子会有如此恶毒的想法?小男孩在日记里写下的理由让人深思:

“从小我妈就对我不好,只要我做事不如她意时,就骂我,打我,还有在外面出事后,她一回来就教训我,经常对我进行惩罚,一旦不听话,就不让我吃饭。有次我都快饿死了,她也没心疼我,还骂我蠢,不知道自己找吃的……”

其实,父母经常对孩子发火,非常容易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并且会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和自卑心理,降低孩子今后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讨厌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

对孩子发火确实有一定的危害,但是一味的克制忍让,甚至是宠溺孩子,就真的好吗?未必。

Professor曾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见过最坏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知友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是下面这几个例子对professor来说印象深刻:

因为妈妈不让他玩手机,10岁小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了5脚,奶奶在一边劝阻,妈妈却不说话不还手;

父亲管教女儿,但是14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没了自由,于是痛恨父亲,当着众人的面,连扇父亲十余个耳光,拳打脚踢,父亲一直没有还手,也没有生气,只有苦笑;

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竟抓母亲头发,完全不顾母亲央求,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只好向儿子屈服……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父母相比过去,更愿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已经学着克制自己的怒火。

但是,单就对孩子发火而言,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位坏爸爸/坏妈妈,在孩子犯错误时,通过适当的表达怒火并借此树立家长的威严并无不可,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发火过度,既伤害孩子又损害亲子关系;一味忍让,则纵容孩子使其难辨是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下面这个例子可以帮到大家——

Professor最近迷上了综艺《超人回来了》,里面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兄弟——哥哥威廉和弟弟本特利。

哥哥威廉是人间小天使,可爱聪明善解人意;弟弟本特利,是只会为食物哭的和善婴儿,纯真的笑容具有治愈功效。

作为两个可爱宝宝的爸爸,Sam不仅十分疼爱他们,而且教子有方,在节目中展现出来的教育方式让很多父母醍醐灌顶。

Sam很少对两个孩子发火,不管是孩子调皮不听话,还是对玩具喜新厌旧,Sam总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而当两个孩子浪费粮食,不注重餐桌礼仪时,Sam脸上瞬间晴转阴,一改往日大朋友的态度,拿出严父的架势,毫不客气的批评孩子。

Sam说:“我向孩子发火是想让他们知道我的底线,发火之后我也会向孩子仔细说明爸爸发火的原因,哪怕他现在不懂,以后也会明白。”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有权发火,每一个精神健康的人都有生气和愤怒的情绪,父母们当然也会有,当孩子们的行为对你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困扰,你当然有权利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行为让你不开心了。

但是,发火只是要告诉孩子“我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别再这样下去”,让孩子明白这个底线即可,不要让自己被情绪裹挟,任意辱骂孩子。

发火之后,要客观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发火的原因,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也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孩子如何做会更好。

这样的发火,才更有意义。

Professor点评:

其实,口头上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与肉体没什么两样,但家暴≠发脾气,面对孩子忍无可忍的“熊行为”,惩罚过后的理性教育才是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