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还活着,见想见的人,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趁还活着,放下包袱,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
曾看过一个新闻报导说,人们对在亲友患病时谈论死亡问题十分忌讳,所以对医院的善终服务也是敬而远之,当有亲友住院时,院方询问是否需要善终服务,大部分人的反应是避而不谈,要么就是指责医院不努力救人。
因为我们都忌讳谈论死亡。
一位网友分享说,孩子在学校里学了手工折纸,回到家后折了几朵小花,想送给家里每一个人。当孩子把折好的花拿去送给奶奶的时候,奶奶拿起一扔,“这个都可以戴的吗?纸做的是给死人用的。”
孩子以为自己做得不好,又听到奶奶说‘死’,吓得一个劲的在哭。这位网友说,都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解释发生的事情。
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忌讳,也在这样不经意的过程中传递给了孩子。孩子不知道‘死’到底是什么,但是,孩子会在大人们的眼神里、语气里感受到恐惧。
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死亡只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步,而我们给它赋予了不可言说的恐怖色彩。所以善终服务在国外发展迅速,但在我们国家仍然停留在起步的阶段。
我们忌讳谈论死亡,更害怕面对亲人的死亡
前不久,作家琼瑶公开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信中说她看了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认为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的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也借此叮咛儿子儿媳别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琼瑶在信中特别发出5点声明叮咛儿子,表示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能插鼻胃管,最后再次强调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让她没痛苦地死去就好。
琼瑶说这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时代在不停的进步,不要被牢不可破的生死观和习俗封锁,现在也该到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然而,我们大部分的人很少去正视自己的生死观。
我们忌讳谈论死亡,更害怕面对亲人的死亡。
每当亲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无疑例外希望是能够挽救,这里有情感的因素,也有道德的因素。不想让亲人离去,也害怕内心的自责。
琼瑶发长文交代后事,再次引发了“如何让死亡坦然而有尊严”的热议。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死于肺结核,临时的时候,他对医生说:“我很久没喝香槟了。”然后,他的医生给他喝了香槟酒。喝完这杯香槟,他翻过身去与世长辞。
《美女与野兽》的作者让·谷克多说:“从我出生时起,死亡就已经慢慢迈出了它的步伐,它走向我,不急不忙。” 这位艺术家在听闻知己去世的消息时,心脏病突发,随后,说了句“今天是我在世上的最后一日”,便长睡不醒。
死亡对于谷克多而言,突如其来,而他其实早已做好接受的准备。在死神面前不挣扎,也不畏缩,而是坦然有尊严的接受了必然。
正视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说: “死亡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最大的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前就早早地坐进等候室。”
巴克曼在他的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里面,有不少关于对孤独和死亡的探讨。
小说主人公59岁的欧维,因为妻子的离世感到无趣和孤独,决定自行了断生命。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计划被阻扰,在这个过程中,欧维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也重新被周围的人所认识。
孤独让欧维想到死亡,也让他开始思考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
在小说《相约星期二》中,莫里说,“为什么思考死亡这个问题就这么难呢?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的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那么,去面对死亡,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终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学会了死,就学会了活。”
正视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好好活着,才是死亡赋予生命的意义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六个月的时间,你会怎么花?
一位被确诊患有鼻咽癌的朋友对我说,他当时只有一个感受:一片空白,好像就是什么都没有了……
他说,尽管还是早期,尽管医生预估手术的成功率比较高,就算手术失败也不会那么快死,就算恶化也会有个时间……但是他当时是真真切切的想过,有些什么人要去见,有些什么事要去做,要抓紧时间。
这位朋友说,读过莫言写的一个故事:
一位同学的太太刚去世,这位同学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一条丝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名牌店买的。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讲到这里,他停住了,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于是,朋友想到了一部电影《遗愿清单》,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患了癌症晚期的病人,面对癌症为他们带来的“死刑”,在余下的日子里度过丰盛和欢乐的人生的故事。
《遗愿清单》里面的两位主角被宣布,剩余的时间只剩下六个月,怎么花?
两个老头在收到判决书后,开始了不留遗憾的旅程。跳伞、纹身、跑车,法国大餐、非洲草原、爬长城,登喜马拉雅山,见想见的人,与未和解的过去和解……
生命的最后几个月,竟也成了他们生命中最棒的几个月。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可以放下对死亡的恐惧,孩子便会在我们身上学会对生命的热爱。
谁能知道,是太阳先升起,还是意外先来临?
谁能知道,简单的一句再见是否就终成永别。
趁还活着,放下包袱,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
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可如果从来都没有好好活过也同样的让人悲哀。
好好活着,才是死亡赋予生命的意义。
Find the joy in your life!
作者 | 吴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