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指标那里来?迈入三重境界
昨天我们为一家年销售额四个亿的企业,做绩效指标的梳理。
这家企业有十多个品牌,在梳理绩效指标时,可谓感慨万千,从高层到项目负责人、到校长、到顾问、到客服,每个指标的梳理都何其之难,绞尽脑汁!
关键是绩效指标的梳理,究竟有多少个思维维度?
第一个层级的维度,
通过战略定位,决定了你绩效评估的指标,对上要接战略。对下,绩效指标和岗位
职责要进行挂钩。
从公司的战略角度来说,这个产品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比如是高盈利产品,那我们的绩效目标自然要支持现金流和营业额。如果该项目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生态需求、战略地图,那只要能维持,甚至不赚钱也可以。比如阿里版图里的高德导航是免费的,但可以获取更多的用户资源。
公司战略要扩张,走营业额状态,那要定门店数的目标。公司要精耕细作,那就定净利润的目标。
公司要及时回笼资金,要活下去,那走现金流的目标。
绩效评估什么,决定于项目在公司的战略地位或者战略方向来进行选择。
岗位职责的模型,自然决定的绩效考评的方向。
岗位职责主要来自于五大维度:
- 问卷调研法,通过专业问卷,了解岗位工作的充分度。
- 行为观察法,要观察他的工作内容,有没有加班,下午时间是否紧张,周末节假日是否工作。
- 事件访谈法,通过访谈和交流,知道其工作的线条。
- 标杆对比法,标杆工作的时间,比如一个好的工人洗碗要一个小时,那你为什么需要三个小时?
- 货币结算法,
外包思维,像海尔、宝钢一样采用货币结算。比如你的工作是做图片,图片正常外包,大概需要1500块,那么你除了做图片,还要承担什么工作呢?为什么你的月收入拿到5000块?你的标准是从何而来?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外包思维,衡量出他工作的价值。
职责出来了,自然绩效会出来。
第一层逻辑是比较简单的,战略和职责,线性的思维。
第二个层级的维度,
是要从时间空间来考虑,这是一个升级的思维。
空间如何思考,高层、中层、基层的目标要一样吗,好多公司不分青红皂白,凡是员工都要背负绩效指标,这样合适吗?
VP副总裁,应该如何考评?越是VP,越要考评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比如体系的建设、人才的建设、氛围的打造,而不是只关注其业绩指标、财务指标、续费指标。
当我们眼光长远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到了基层,一定要关注业绩,关注客户满意度、回头率等等,这些非常现实明确的绩效指标。
从时间的角度,需要如何来思考?
比如企业和项目的生命周期。
- 初创期的新项目,我们更多要关注客流、新客户的开发、产品体系的研发;
- 成长期,我们要关注营业额、关注客户满意度;
- 成熟期,要关注人才的建设,关注净利润。
时间和空间是一个面的思维,属于第二个层级。
第三个层级的维度,
是随时、随地、随人、随果调整,进入到网状的思维,进入到无边无际的思维。
举例:
1、随时关注,个别绩效目标在设定的过程中,是否是一个送分项,已经很轻松的可以完成这个指标,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再考评,删除。
要考评有挑战的、有压力的,需要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
2、你考评的指标和人才的成熟度关系重大。
人才是水准很高、能力很强,相对来说,可以挑战高目标。如果这个人才的能力还够不着,不着急考核利润率、经营指标、人才指标,这些是人才更高段位要做的事。新人老人不一样。
3、反思绩效考评指标跟我们的结果,绩效达成的导向行为,是否形成了一个闭环,是否吻合我们的初心初衷。你考评客户满意度,那么服务顾客满意的行为,有没有增加?还是只填了一个假象的表?
仔细的观察,深度的反思,才能精益、迭代、优化、升级!
三重境界,从线,到面,到网。你在那一重?
绩效评估的指标来源百花齐放,与君共勉!
当然,绩效管理定目标是第一步,更是通过目标、检查、反馈、结果应用,形成一个真正的管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