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上冲胸奔豚气,桂枝加桂降冲逆

桂枝加桂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奔豚气的方子。奔豚顾名思义就是奔跑的小猪,《金匮要略》有“奔豚病,以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原文:《伤寒论》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方药: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病机:上文说到过汗伤阳。本条是说烧针逼汗,汗伤心阳,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肾中寒气上乘阳位。其病机关乎心肾,二者不可偏废。

本方中“更加桂二两”,是指桂枝还是肉桂,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我个人倾向于桂枝,桂枝大剂量使用可以平冲降逆,振心阳而伐肾气。

心阳虚而发奔豚者,此方固可治;若心阳虚而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憋气等此方亦可治。

病案

许杼验案:顾某,男,44 岁。每夜自觉一股气从小腹上冲到心胸,甚至达到颈部,发作时伴有汗出,心悸,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坐卧不安,且有欲死感。曾在某医院检查未发现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治疗数月无效。请余会诊。查其脉,沉弦细,舌苔薄白,脉症和参,此乃奔豚证,即用桂枝加桂汤: 桂枝15g,芍药、生姜各 9g,甘草 3g,大枣 5 枚。服 1 剂症减,2 剂发作止,唯心下稍不适,连服 6 剂。在住院观察的半个月中,除偶有小发作外,未见不适。后以苓桂姜枣汤为主方制成丸剂,服用 1 料,2 个月后病愈,恢复工作。本案患者年过四十,患病数月,提示正气不足。夜间发病,四肢发凉、面色苍白、脉沉弦细为阳虚阴寒内盛之象。治用桂枝加桂汤 6 剂温阳平冲降逆气,继用苓桂姜枣汤制丸剂服 2 个月,温阳化饮除下焦水寒之气而获效。

岳美中医案:老友娄某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见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此中医之奔豚气。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证,予仲景桂枝加桂汤:

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

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药后,时有心下微作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与理中场加肉佳、吴萸,数剂而愈。(《岳美中医案集1978;49)

按语:《金匮要略》云:“奔脉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本案其女暴亡,悲哀忧思过甚。致发心脾阳虚,火不下达,下寒上逆。因下焦寒气有或聚或散之时,所以少腹痛块有或隐或现之候,心阳虚损,下寒上逆,则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佳汤温阳降逆,正中病机,果有神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