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发起人去世|三分钟带你了解渐冻人症

2014年,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身患渐冻人症的Pete Frates发起的冰桶挑战风靡全球,让“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症”)为大众所熟知。12月9日,冰桶挑战的重要发起者Pete Frates离世,享年34岁。

(图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渐冻人症?

说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你可能一脸茫然,但提起霍金你一定不陌生。1963年,年仅21岁的史蒂芬·霍金被诊断患有渐冻人症,此后五十多年间,他一直与渐冻人症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渐冻人症这个名字是对病状的形象描述。渐冻人症的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最后直到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也都会像被冻住一样,无法活动。渐冻人症患者甚至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

(图源网络,侵删)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是140年前法国医生Jean-Martin Charcot首次提出的,在美国,渐冻人症也称作Lou Gehrig病,美国著名棒球运动员Lou Gehrig的患病让渐冻人症走入了公众视野。该疾病的名称描述了其主要特征: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的变性而导致的肌肉萎缩(肌萎缩),以及上运动神经元及其皮质脊髓轴索的缺失(侧索硬化)

(图源123RF)

简而言之,ALS是一种针对称为运动神经元的脑细胞的脑部疾病。运动神经元从大脑到脊髓,再从脊髓到全身肌肉,随着时间的流逝,由ALS产生的运动神经元的逐渐退化会导致其死亡。当运动神经元死亡时,大脑将失去启动和控制肌肉运动的能力,即一个人逐渐失去走路,说话,吞咽和呼吸的能力。

该病患病率为4/10万-6/10万, 发病率1/10万-3/10万, 男女之比为1.5:1, 高发年龄为 47-63岁。ALS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是呼吸衰竭,通常在诊断后2-5年内致命。

渐冻人症的成因

ALS的既定危险因素包括:

(1)遗传。在大多数患有家族性ALS的人中,他们的孩子有5%至10%的几率患上这种疾病。

(2)年龄。ALS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且最常见于40岁至60岁之间。

(3)性别。在65岁之前,患ALS的男性略多于女性。这种性别差异在70岁以后消失。

(图源123RF)

诸如以下的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导致ALS:

(1)吸烟。吸烟是ALS唯一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对于女性而言,风险似乎更大,尤其是在更年期之后。

(2)环境毒素暴露。一些证据表明,在工作场所或在家中接触铅或其他物质可能与ALS有关,但是没有单一药物或化学物质证明与ALS相关。

渐冻人症的病程发展

由于其早期症状难以察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的特征尚未显现,导致早期诊断困难,从病人出现症状到确诊一般需要9-15 个月。

加上早期典型症状肌肉明显无力、僵硬,不少渐冻人症易被误诊为颈椎病,甚至误诊为其他运动神经元病,如进行性肌萎缩、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

ALS患者发病通常从手、脚或四肢开始,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终影响咀嚼、吞咽、说话和呼吸。

早期症状和体征包括:行走困难、容易跌倒,腿、脚或脚踝无力、手无力,言语不清或吞咽困难,肌肉痉挛,手臂、肩膀和舌头抽搐,难以抬头或保持良好姿势。

(图源123RF)

病程进入中末期后,四肢几乎完全无力,说话不清楚,吃流质食物都会呛到,得插鼻胃管或通过胃造瘘灌食,进而呼吸困难,需要选择气管切开术,依靠呼吸机。

渐冻人症目前的治疗

虽然一般来说,ALS症状开始后3-5年内就会发生死亡,但并不意味着患了ALS只能活三年,尽管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了解疾病应该在不同阶段做什么,规范吃药,坚持科学规范治疗,带病生存是可以实现的。

不管医生还是家属,最好向患者交代病情进展,鼓励他们尽量进行正常的生活,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目前,各国指南都建议怀疑患者患有 ALS 后,要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至少花 30分钟向患者交代诊断及预后, 并每3~ 6个月随诊,观察病情变化。

(图源123RF)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Shuo-Chien Ling, Magdalini Polymenidou,Don W. ClevelandConverging,mechanisms in ALS and FTD: Disrupted RNA and protein homeostasis,Neuron. 2013 Aug 7; 79(3): 416–438.

[2]Brooks BR, M iller RG, Sw ashM. E lE scorial rev isited: revised cri2 teria for the d iagnosis of amyotroph ic lateral sclerosis[ J]. Amyotro2 ph Latera lS cler OtherM otor Neu ron D isord, 2000, 1: 293- 299.

[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护理和健康信息,梅奥诊所

[4]M iller RG, Rosenb erg JA, G elinas DF, et a.l Practice param eter: the care of the patient w ith am yotroph ic lateral sclerosis( an evi2 den ce2based review ): report of the Quality S tandard s Sub comm it2 tee of the Am erican[ J]. Neurology, 1999, 52: 1311- 1323.

[5]Andersen PM, Borasio GD, Deng ler R, et a.l EFNS T ask Force on M an agem en t of Amyotroph ic Lateral S clerosis. Gu idelines for diag2 nosing and clin ical care of patients and relatives. An evidence2 based rev iew w ith Good Practice Poin ts[ J]. Eu r J Neuro,l 2005, 12: 921 - 938.

[6] 冯新红,崔丽英.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17(03):224-227.

[7]李晓光, 崔丽英, 刘明生.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9, 29(2):114-1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