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城‖告别宁夏,行走青铜峡北岔口长城

我想用这段视频,用这视频里的歌,表达我即将离开宁夏,告别宁夏长城时的心情。

走咧~~~~

Hey,宁夏

走咧~走咧~去宁夏~~

走咧走咧去宁夏

不等天亮就出发

想听尕妹唱的歌

想看贺兰古岩画

走咧~走咧~去宁夏~~

金岭银川漫开花儿

红黄蓝白都是歌

还有油行盖碗茶

想吻长河落日稻花香

想荡舟沙湖捞彩霞

都说来到宁夏走一走

才算走遍了全天下

回咧回咧别宁夏

手捧手啊放不下

多少话语梗心头

眼里飘满泪花花

回咧回咧别宁夏

别不开呀放不下

牡丹花儿淹了心

思念惆怅已发芽

(作词:绮绮,制版人:华南虎,表演:华南虎)

我想华南虎该是一个南方人吧,一个身在宁夏,对宁夏有着深深感情的南方人。

 

我的宁夏之行已经到了尾声。来的时候,天气还带着夏季的余威,而今已经是严冬,跨越了夏秋冬三个季节。

宁夏的长城,除了固原战国长城以外,其他各段都走了一部分。西长城有一段,人称宁夏的八达岭,非常有特色,地处宁夏、内蒙交界,甚至深入到内蒙地界。当初知道这段长城,就没有查到可以前往的公交线路,交通极为不便。这段长城,也是去宁夏文物局反映盐池隋长城保护事宜时,工作人员向我介绍的,保存非常完好的长城。

看来要与这段长城擦肩而过了。

 

就在这个时候,事情有了转机。

曾经在大水沟段长城,回程时间渐紧,唯恐当天难以回到银川的时候,遇见银川驴友刘枫,将我一直带回了银川。

本来相约最后的周末,一起出行,他体验他攀岩爬山的乐趣,我寻找我心中的夯土墙。结果,知道我深受长城的刘枫,又发了一个诱惑我去北岔口长城的活动。

 

犹豫了一下,抱着与刘枫无法同行的遗憾,最终我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银川市徒步登山协会组织的活动。于是,宁夏的长城之旅,又多了一段,青铜峡北岔口长城。

2019年9月1日:宁夏西长城之三关口长城、永宁段长城;

2019年9月7日:河东边墙之水洞沟长城

2019年9月21日:平罗北长城及简泉农场一号墩、惠农西长城的起始段

2019年9月28日:河东边墙之盐池头道边长城、隋长城

2019年10月27日:惠家区红果子镇的宁夏旧北长城

2019年11月2日,大水沟宁夏西长城

2019年11月10日,在拜寺口远远地看到一座敌台和数座疑似烽火台。

2019年11月23日,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固原旧边长城

2019年12月7日,青铜峡北岔口长城

  

五辆大巴车,分别从三个集中点出发,载着200来人,一路走走停停。车子拐入山口,行走在低山丘陵的荒野之中,一路扬起漫天黄尘。

窗外靠近城市的边缘,在薄雾轻霾之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虚幻。

 

突然窗外闪过一座墩台,目光就被吸引过去了。

 

很近的距离内,立即又闪现一座墩台。如此近的距离,而且从第二座墩台旁边的墙体判断,似乎这是一处三岔,那么,前一座墩台或许是磨石口4号敌台,第二座是磨石口2号烽火台。

 

车子前行,左侧长城的内侧,偏离于长城主线上的一座墩台,或许是红井子圈堡?

 

大约10:37,大巴车终于停了来。车子的右边,即是连绵不绝的金黄色的土龙。

(距离起点0.00km 当前海拔1352m)

 

在车上的时候,跟车领队美丽猫介绍情况与要求,由于没有话筒,加上车内聊天的人太多,声音盖过了领队,基本没有听到太多内容。下车后五辆车的徒步爱好者立即混合在一起,立即无法分清各自的团队。跟随车队的,还有一辆救援车。走得快的驴友,已经跨开大步走在前面。无须迟疑,跟随队伍向前走吧。

(距离起点0.05km 当前海拔1351m)

 

北岔口长城,没有搜索相关的资料,墙下的保护碑背后,也只介绍到:“长城宁夏青铜峡段位于贺兰山东麓。北起汝龙沟,南迄芦沟湖,全长68千米。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年增建修葺,形成以墙体、敌台、烽火台、关堡、壕堑等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

(距离起点0.33km 当前海拔1339m)

 

除个别地段有坍塌的缺口,整体长城保存相当完好。这段长城应当北自属于银川的三关口,向南经永宁县,一路迤逦相接。

(距离起点0.42km 当前海拔1338m)

人群时而在长城外侧的壕堑内行走,时而越过缺口,走在阳光之下的长城内侧。 

(距离起点0.79km 当前海拔1337m)

 

人群还是相当克制,注意保护这段数百年的文物。不过,偶而有未曾留意的损坏,也不可避免。200来人的队伍,踏在夯土墙之下,立即被踩出一行脚印,更甚者,是手杖戳在夯土地面上,刨松了墙基下的夯土层。

(距离起点0.91km 当前海拔1340m)

内圆外方的两道残墙,有什么说法吗?或者类似我在简泉农场一号墩附近所见的墓地?或者曾经立有一尊草原石人?

 

银川市徒步登山协会的队旗。

 

夯土墙的内侧,有连续数座石堆,与长城并行了一段长度。后来在其他地段,又数次见到这些石堆。这明显是早期石长城的残留。

 

有些地段,应在内蒙境内,墙下的石柱,同时以汉字和蒙文标注。

 

从墙外的壕堑之下仰视长城,墙体高耸,高度约有二十余米,蓝天清冷,耀眼的日光正照临着长城内外。岁月的侵蚀,使得边墙残缺不堪,本应陡峭的墙体下堆积着塌落的黄土,高墙下堆积成一道陡峭的斜坡。

(距离起点0.98km 当前海拔1329m)

转上边墙外侧与墙体并行的一道高岗,可以看得到前方的的墩台上,已经有人影晃动。于是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低处是一处河谷,或者泄洪道,边墙在此处残缺了百十米。

(距离起点1.33km 当前海拔1340m)

 

泄洪道的边缘,墙体巍然耸立。远处的烽火台,应是红井子1号烽火台。

(距离起点1.67km 当前海拔1312m)

冷光斜照,烽台耸立,天色湛蓝而纯净,历史的光影里,曾经是刀光剑影,铁马冰河。

 

历史如同现实一样,有着鲜活而绚丽的色彩。

 

回望这段长城,随地势起伏,如游龙蜿蜒于天地之间。

(距离起点1.98km 当前海拔1322m)

 

红井子1号烽火台旁边,也是数座一溜数座旧长城的石墙残留的石堆。

(距离起点2.01km 当前海拔1333m)

 

回望红井子1号烽火台。

(距离起点2.05km 当前海拔1337m)

红井子1号烽火台之后,古长城残存的石堆依然明显,但与夯土墙逐渐拉开了距离。

 

继续前行,可以上到城墙之上。外侧的女儿墙,竟然基本完好地保存着。这是我第一次在夯土城墙上见到保存如此完好的女墙(当然,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夯土城墙的长城之上,下马关古城作为城而不是墙看待的话,并且下马关古城保存如此完好,顶部的女墙也已经不见)。

(距离起点2.14km 当前海拔1340m)

 

城墙走到一处土断崖,距地面过高,大部分人选择返回从缓坡处下到墙下,个别猛人直接下到墙下。

(距离起点2.61km 当前海拔1302m)

 

墙体在此处有一个大的转弯。从墙上女墙的轮廓来看,此处似乎不是被山洪冲断的墙,而可能是一处水关。

(距离起点2.68km 当前海拔1306m)

水关处的城墙及女墙近景。 

(距离起点2.79km 当前海拔1312m)

 

拐过弯,沿边墙下继续前行。这段墙体基本连续,墙体陡直,损坏较少,尤为可贵。

(距离起点3.04km 当前海拔1324m)

 

从墙下,透过墙体破损处,可以看见女墙中间的道路的空间。

 

墙体易于损坏处,一是分段夯筑的接茬处,二是墙根处。接茬处在三关口的永宁段长城、红果子旧北长城都有发现,尤以此处最为明显;墙根处向内侧凹陷损毁在红果子旧北长城比较明显。

 

墙下遍布陶瓷碎片。这一带连同进山所经过的低山丘陵荒野区域,同属于军事训练基地的范围。

 

前方一座敌台,为北岔口1号敌台。

 

过一个泄洪沟口,能够再次上到城墙之上。

(距离起点3.68km 当前海拔1337m)

 

这段城墙的女墙,高有2米有余,保存状况非常完好。夯土墙的女墙没有北京附近砖石长城的垛口,只能专注于防守,并不能主动杀敌。

(距离起点3.81km 当前海拔1329m)

由于墙体塌断,从墙上下来还需小心一点。

 

继续前行,墙体下方,是以方石垒砌预留的水口,方便洪水下泄。

(距离起点4.85km 当前海拔1338m)

水口至今通畅,大小可以容纳一个人通过。猜想平常应当会封闭,不然夜间可能无法防止敌方通过此处偷袭。

 

前方为红井子圈2号烽火台,坞城尚有部分残墙保存。 

(距离起点4.90km 当前海拔1335m)

 

相隔第一座水口不远,是第二座水口。

(距离起点4.92km 当前海拔1340m)

 

前行不远,是第三处水口,且是双水口,俱是通畅可由人钻过。

(距离起点5.18km 当前海拔1338m)

红井子圈2号烽火台近景。 

(距离起点5.22km 当前海拔1340m)

 

透过墙体的缺口,贺兰山就在不远处横亘。缺口并不是很宽,断茬整齐,似是人工开挖的通道,而不是山洪冲断墙体形成。

(距离起点5.40km 当前海拔1335m)

这处缺口较宽,检查缺口两侧,残留有方形条石,或者以前也是一处水口,只是山洪过于凶猛,仅仅停靠水口泄洪解决不了问题,导致墙体被洪水冲垮。

(距离起点5.78km 当前海拔1334m)

风突然强劲起来,背上汗湿的衣服被风吹得发凉发冷。此处应当是一个风口。

(距离起点6.72km 当前海拔1332m)

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不少驴友已经在就地午餐补充能量。前方的敌台之下,倚靠着不少午餐的人,选择在背阴处午餐,一般来说在冬季不符合常规思路,还是为了避风的选择。我也站在敌台之下吃了面包充饥。

此处敌台为北岔口2号敌台。

(距离起点6.91km 当前海拔1351m)

稍事休息以后,绕过敌台继续前行。才发现此处是一个城墙的三岔口,从东北方向延伸过来的墙体,一支矮墙向北方向山口延伸,另一支向南延伸。 

(三岔,距离起点7.16km 当前海拔1364m)

越过三岔,向北侧行进。果然是一处宽阔的山口,怪不得此处风这么大。而正因为是山口,长城在此处才向山口延伸形成支线。 

向山口延伸的夯土墙,保存状况稍差,残高从最底部看有两三米,但墙体坍墁成堆,成为一道土垄。南侧还有一条碎石带,继续往前延伸,高度渐增,逐渐呈现为双墙体。这道碎石墙,始自南侧的边墙延伸而来。

(双墙渐现,距离起点7.22km 当前海拔1359m)

 

前行不远,双墙显著。这双墙体,如何形成,各是什么年代修建,并未见有介绍。

(距离起点7.38km 当前海拔1372m)

 

回望三岔及双墙。

(距离起点7.53km 当前海拔1380m)

 

往山上延伸,石墙的墙体保存尚好。估计此处少经战争破坏,游牧民族的铁骑一般选择平坦处突破,此处较好地保留了原貌。

(距离起点7.56km 当前海拔1384m)

 

山上的夯土墙体也保存得更好。根部被雨水侵蚀内凹。

(距离起点7.61km 当前海拔1409m)

 

隔一座山头,往山深处望去,另一个狭窄的山口处,还有一截保存较为完好的夯土墙。远远看上去,看不到与脚下的双墙相连的情形。

(距离起点7.63km 当前海拔1414m)

后来查了一下长城遗产网的地图,那段夯土墙,应当是下图所示的那一段。从图上看,长城向滋补品深处延伸以后,形成有一道土墙、一道石墙,再延伸出两道山险墙。山险墙之上,还有一座北岔口长城二边2号敌台--当然,肯定还有1号敌台。

 

夯土墙与石墙相距仅数米。

 

长城遗产网上的双墙示意图。

 

过夯土墙的缺口向东,有一座巨大的烽火台,营子山烽火台。

(距离起点7.72km 当前海拔1431m)

烽火台的北侧,可见未曾全部坍塌的墙体立面,塌落的条石上,还有残留的灰浆。

  

营子山烽火台向南,有数座石堆,延伸至悬崖边而止,当是地图上未曾标注的早期石长城遗留。

(距离起点7.74km 当前海拔1430m)

 

从烽火台西北侧,远望夯土城墙在山口处保存尚好,山口处墙体的修筑质量,应当是比上坡段更为严格。过了山口,夯土墙不再有,往山上去,皆是石墙。

(距离起点7.81km 当前海拔1430m)

 

烽火台往上,早期长城残存的石堆,也在继续上行。

(距离起点7.83km 当前海拔1432m)

这条烽火台向两端延伸的早期墙体的示意位置,大致如下图所示:

 

绕上夯土墙,往山口处探望,之前的双墙中的石墙,终止于山口的悬崖边。

   

继续往上,有快腿的驴友身影在上面的石墙上晃动,但大部分都在烽火台处回返。想起随车领队交待的下午2:00返回,我还是决定就此下撤。

回至山下沟谷中,经过向南延伸的那段城墙,可见外侧幽深宽阔的壕堑,墙体保存得并不见得多好,但凭这道壕堑,其能力远超平地上高耸陡直的夯土墙。

(距离起点8.75km 当前海拔1343m)

沿与城墙并行的简易公路回返,路面的白碱土在脚下腾起阵阵尘烟。远望那条长城,如同莽莽巨龙,与贺兰山形成双龙腾跃的形势。

 

我在想,为何西长城南段,永宁以南的地段,不像北段,三关口以北的地段,仅在山口筑墙,一般每个山口均设置三道边墙,纵深处还设置有数量不等的烽火台;其余皆以山体铲削为山险墙,易守难攻,且大大降低了修筑的工程量。这是为何?这一道夯土墙,沿着贺兰山下的平原地带绵延数百公里,一旦游牧民族攻到墙下,选择一个突破口,就再难以防守。

后来查阅长城遗产网的地图,才发现在这条主线长城的外侧,还分布着一系列的烽火台,以及在山口处,还有多段山险墙和少量的石墙。

 

这是一道立体的多重的防御工事,比西长城北段更加用心。

在不同的地段,防御的官员不同,所以长城修筑的特点有所不同。北岔口向南的长城,残留有双线,一直延伸到山上,并且外侧有很深的壕堑;北岔口向北,则以修筑高大的墙体为主,内侧残留有早期长城,外侧的壕堑有深度,但壕堑的外沿较为平缓。

 

一阵疾走,回至大车上,时间刚过下午2:00,运动用时3小时22分,行程11公里。

感谢银川的朋友刘枫提供的消息,有机会北京再聚。

 

2019-12-7,次日补记

链接:行走宁夏长城游记回顾

1、《塞外黄尘掩忠骨,边墙依旧访孤魂--独行宁蒙边界三关口长城

2、《兵沟暗通红山堡,地上地下皆长城--银川灵武市水洞沟长城

3、《朝迎贺兰月如雪,残阳送我泣如血--平罗北长城至惠农西长城

4、《寻河东边墙邂逅隋长城有感

5、《看长城‖揭秘一段长城身世泪眼婆娑,冷落荒野千年保存状况堪忧

6、《看长城‖贺兰山下,隐藏多少未被破解的长城密码--石嘴山惠农区旧北长城

7、《关于隋长城保护,走访宁夏文物局

8、《边墙虽无言,佛寺有灵性--宁夏西长城平罗大水沟段

9、《烽火台下双塔立,拜寺沟内觅古迹--寻访银川拜寺口记

10、《看长城‖举杯邀烽台,朔风来祝酒--踏访吴忠同心县下马关固原旧北长城

11、《看长城‖举杯邀烽台,朔风来祝酒--踏访吴忠同心县下马关固原旧北长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