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农民——告诉你一个传统图书出版业的真实现状

/杜辉

出版是做什么的?除了写书、出书、卖书,外人并不知道我们还在做什么,当然也许我们自己也并不清楚我们除了这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还能做什么。这个行业多少给行业外的人一点神秘感、崇敬感,所谓的尊师重道嘛。在外人看来这个行业的人天天与文字打交道,那从业者怎么也应是有点文化的人吧。至于收入嘛?新闻报道不是总说出版是暴利行业嘛,不是年年都有一些作家收入上千万的版税嘛,那肯定其他人也收入不错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行业外的错觉下,在各种媒体的误导渲染下,这个很小很穷并正在边缘化的行业反而被很多人看起来很好。这种行外的信息,也让行业内的很多人有了一种错觉,对自己的个人和工作产生了错误的定位和认识,但实际呢?我们就来说一说。

首先说说写书的这些作者。年入千万的作家曾经很多,现在也有,但是越来越少(大部分人都去自媒体平台了)。而且真正发财的作者,也许是以写作起家,但在具有一定知名度后,都是会很好地经营自己,去经商或用知名度来变现财富,而不仅仅是局限在那几张纸上讨食。这些收入可观的作者是数百万写书人中极小的一部分,屈指可数金字塔端的也就那么百人左右。当然后来兴起的网络也造就了很多千万级的小富豪,但也是庞大群体中的极小一部分。而且,很多是通过透支个人身体健康,每天被吸血一样的用更文来换取其实并不丰厚的血汗钱。有些人钱还没赚到,人就熬不住挂了,这些不是个例。反观绝大部分专职写作的作者,能靠写作维持温饱的就已算不错了,很多人实际都徘徊在贫穷线下。日子过得极为狼狈,负债累累,没钱吃饭过日子的并不少见。

为什么?写一本书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一年能写几本书?大部分图书一本才能卖多少册?每本给8%的版税的在行业内都不算多,很多都是按字数给的一次性稿酬。还有很多是自费出书的。一本书算下来不过万元左右收益,4000元以上的收入还要缴纳20%的个税。你算算他能不穷嘛。

其次说说卖书的这些人。书店店员、图书馆馆员,这些工作看上去工作环境优雅,工作也是和油墨纸张打交道的,被一些人认为是很有吸引力的工作。在安静优雅的环境下工作,闲时还可以翻翻书,多逍遥、多浪漫的工作。但实则是工作强度不低(纸张都是木浆,重量不轻,您可以弄几千本书整理、搬运试试),身体受害不浅(搬运重物腰椎受伤,久站腰椎受伤、静脉曲张,而且书籍灰尘多,油墨中还含甲醛、苯,污染重),收入很低(几千而已)。很多上百平米的书店一天图书的营业额不过几百几千元,一本书毛利空间不过定价的三四成。这点钱房水电费都不一定够,还不要说人员工资,所以您说店员的工资高嘛?图书馆更是事业型的社会福利机构,您觉得财政拨款可能大量给人员提高工资嘛。

北京某大型书城,开业时候堪称全国最大、营业额最高的书店。在99年到2000年初,店员的收入确实尚可,一般售货员能有三四千的工资,福利奖金另算。但过去二十年了,店员的收入反倒降到了两三千,很多已到了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您可以随便找个书店看看,除了那几家网红店,其他的您看偌大的门店里平常有几个顾客?熙熙攘攘的顾客又有几个会买书的。很多书店都是以文具、文化用品、餐饮支撑的,但也仅仅就是支撑。您想想您自己还有身边的人,一年会去几次书店,能看几本书?这就是现状。当然还有网络书店,但那个实质是另一个领域借用图书做流量游戏的问题了。

最次说说这个行业从业的中坚,就是在各出版社、民营出版公司做出书的这些人。大部分税前年收入在10-20万之间,少量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全行业个别有几十人可以拿到百万以上的年收入,这就是新闻媒体所说的暴利行业。当然您说一些老板收入不菲,但那是投资,而且比起其他行业来也是微不足道。比如行业很有名的读客出版公司,刚刚上市,原始股价才1.55元,上市也不过才涨到30元,流通值才不到十亿。比起其他行业和大型公司,不够人家一个事业部、一个车间的估值。您再看看这些上市的所谓的国有大型出版集团,市值也不过在几十亿到一两百亿之间,其价值之低都可以忽略不计。其股票甚至都极少会被股民关注,更不要提机构、庄家。

就是这种收入状况,近年来也是在下降和滞涨中煎熬(可搜索前文《不要等到出版行业雪崩时,你才想起昨天看到的那一片片雪花》)。在付出很多,但人均税前收入还不足万元的行业,出版从业人员难道不是文字的农民嘛?

图书出版,图书内容和版权好比是农业的种子,但这些种子的绝大部分和其中优质部分并不掌握在出版机构手中,它们是作者自己所有,或者是大型网络平台掌握在手中,不过是授权给出版机构使用而已。而书号资源则是国家配给给个出版社的,好比是农业中的土地,土地是国家的,你只是使用而已。而民营出版公司更需要和出版社合作来获取书号,则好比地都是租用的一样。然后辛辛苦苦种出的果实,自己也没能力卖掉和渠道卖掉,最终要依托各大销售平台销售,这些辛苦劳作所得,只能被渠道商低价收购,这像不像农产品的流通环节。结果丰收了农民也没钱,赶上天灾人祸就直接赔钱了。农产品卖上天价,种地农民的收益也不会变化多大。

农民辛苦,面朝地背朝天,靠辛苦和一点点种地技能土里刨食。出版又何尝不是,自身没有什么资本,也没资源,也没有育种能力,不过是有几分力气,有点编辑出版的技能,然后加工别人的作品。辛苦劳作出的作品,只能低价卖给渠道商,自己只能赚取微博的收益,仅此而已。所以别人看似浪漫、文雅的行业,实则是社会的底层,社会食物链中的末端。

自身没有多少能力和实力,在面对其他行业的竞争时,成为任人宰割和利用的猎物。新媒体平台利用出版业快速集聚了大量廉价的内容资源;网商平台以很低的成本用出版业获取了大量的流量和高黏性的客户;微商什么乱七八糟的行业用很低的费用出了大量书来宣传自己装点门面,而出版留下了什么?看似丰厚的业绩,实则都是为他人做的嫁衣。看似享有的声誉,不过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看似赚到了一些辛苦钱,但行业普遍是在社会平均水平下的贫困。看似人前人模人样的从业者,不过是职业病的受害者(久坐、搬书,颈腰椎病。久坐少动,心脑血管、三高病)。当大量的媒体人在三四十岁时猝死或重病残废,我们这些幸存的从业者作何感想?我们这些文字的农民怎样苟延残喘?

出版行业已经是夕阳穷途,很糟、很穷,所以行外的不用羡慕。尤其是年轻人千万不要为虚假的憧憬和幻想而被骗入这个行业。行内的人也应少些无由的优越感、自傲气,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你仅仅是一个文字的农民而已。踏实做事,谨慎为人,先想办法生产自救,别让这个行业很快消亡才是。泼泼冷水,说说实话,仅此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