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迎新风口: 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不良资产迎新风口:

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上一轮不良资产处置,在帮助国有银行成功上市的同时,也面临很多质疑。

而新一轮不良资产规模到底有多大,应当如何处置,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2017年11月30日,“第三届中国不良资产行业高峰论坛”作为2018财经年会的金融专场,于中国大饭店盛大开幕。

此次会议,是由行业自律组织——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独家合作承办的,目的就是针对新一轮不良资产风口的到来,如何做好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解决好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不良资产处置,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主要任务是为了支持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对应成立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在此后的不良资产处置中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行为,更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一度时期,曾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行为表示质疑,如处置价格、受让者身份、清理的手段等,有关方面也为此出台了很多文件,规范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行为。

我们说,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经验,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当新一轮不良资产进入风口以后,如何避免老问题重现,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也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因为,处置不良资产,决不是一个“卖”字就能全部概括的。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处置不良资产也是很有讲究的,是应当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否则,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从业者也很难通过处置不良资产获得最大效益。

事实也是如此,按照官方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6月底,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已达1.64万亿元,而关注类贷款约3.4万亿元。业内则认为,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实际的规模可能是在十万亿左右。当然,还有更加不乐观的估计,认为不良资产规模可能会达到20万亿。不管是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是业内预测的数据,不良资产规模扩大、不良资产将进入新风口,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也给对不良资产行业的从事者带来了新的机会。

可以肯定,在经历了前一轮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以及这些年来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绝大多数从事者都已经掌握了不良资产处置的方法和手段,都已经对不良资产处置驾轻就熟了。而且,随着国家对不良资产处置门槛的降低,地方和民间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的相继成立,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如何在日益竞争激烈化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站稳脚跟、取得预期收益,也将成为从事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买卖,当然是不良资产处置最惯用的一种手段,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会运用买卖手段,从不良资产处置中获取一部分收益。所不同的是,就象炒股一样,会买会卖者,就能赚钱。不会买也不会卖者,就会为其他人创造赚钱机会。从总体上讲,从事不良资产处置者,没有出现股市那种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赔本的现象。但是,精明的从业者获取的收益,也是其他从业者不得不服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轮不良资产新风口,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背景下出现的。如果只会买卖,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利益空间。一方面,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管越来越严,对可能发生的不规范行为等也会严厉防范,不可能再留下太多的可操纵空间;另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给不良资产处置留下的可发挥空间也很大,譬如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经济步入复苏通道后,这些不良资产会不会变成优质资产,从而给处置者带来更大利益呢?显然,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应当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能够按照不同类型的不良资产,做出不同的选择。所以,如何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置方式,对从业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不仅如此,在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业务都发生比较大的转型的情况下,地方和民间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如何抓住机会,探索更加符合市场化要求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处置手段,也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更重要的,与上一轮相比,金融机构的范围也有了相当大的扩大,不良资产的内容也得到了更大丰富,以前主要是四大国有银行和工业企业,而现在,各种金融机构名目繁多,规模也有大有小,处置的不良资产也会形式多样。而从企业来看,除了工业企业之外,三产、一产都有许多不良资产,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开发企业的不良资产,可能是一个机会。

总之,不良资产处置已经迎来了新风口,如何处置则学问很多。行业从业者如何适应变化、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条件,不仅对自身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十分重要,对不良资产处置能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十分关键。

谭浩俊【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