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即目的地”是否已经成为趋势?酒店行业应该如何利用这一点?
相信各位旅游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今年国内旅游市场里复苏状况最好的是酒店、景区等直接资源拥有者。前不久的双节黄金周期间,携程的预售酒店GMV环比增长就超过了100%。
而在前不久的第七届深圳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懒猫旅行合伙人分享了应当打造“远休闲”增长点。
“远休闲,是指更多消费者乘飞机、高铁去远的目的地,不为游玩、不需要线路,只为了找一个地方住下来,好好休闲几天,‘酒店即目的地’的倾向更强了。”
思途认为,在国内游里,可以期待“酒店即目的地”成为趋势。
原因主要有3点:
1、 携程发布《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出游人群里,90后、00后等人群占比超过60%,已成为出行主力军。
而作为Z世代的他们,普遍更加追求个性,希望体验到旅游目的地的独有特色。通常抵达目的地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酒店办理入住,那么完全就可以从酒店开始,让游客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特色,或者酒店本身的特色。
2、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国外多国仍在爆增病例。经济学人智库预计,要等到2023年,国际出境旅游人数才会回升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事实上也确实许多原本打算出国的游客都将目光转向国内,但他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没有降低。双节黄金周期间,小众目的地的兴起、大西北旅游热,都与这部分游客回流有一定关系。他们对酒店的要求自然也更高,希望享受到更多服务和旅游体验。
3、 酒店本身非常重视会员业务,游客担忧疫情主动降低风险。
携程的《中秋国庆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还提到一个数据,国庆期间酒店连住5天旅客环比增长35%,连住7天暴增70%。像过去那样游玩多个景点频繁更换酒店的情况减少了。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游客对于疫情风险的担忧。
另一方面,酒店为了延长游客入住时间,增加二次消费收入,也会拓展更多休闲玩乐项目将用户留在酒店里。
两种因素叠加,促使“酒店即目的地”的趋势明显化。
“酒店即目的地”对酒店来说有诸多好处:
①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提高二次收入;
②通过优质服务可以有效吸收会员;
③增加客户粘性与忠诚度,有利复购;
④是对新旅游形势的积极适应,可以占据先机。
用户需要被市场教育的。在以前,这个教育可能是由行业巨头们烧钱来完成,也可能是技术发展来促进。但在今年,是由一场意想不到的疫情及其后续影响所完成。
疫情消散后,旅游业全面恢复时不会再是以前的样子了。但期间的新旅游业态会被保留下来,游客很可能已经习惯,行业将要往这样的方向发展。
那么,回到最重要的问题,酒店应该怎么做才能抓住这种趋势?
1、 “酒店即目的地” 不仅指休闲,更指包容性。
常规的休闲设备设施对于Z世代和注重质量的游客来说已经失去吸引力,他们想要新鲜、少见、有趣,比如VR游戏项目。
包容性,主要体现在酒店对婴幼儿、老人、宠物等方面的服务措施上。婴幼儿和老人需要更多关注、应急措施,宠物需要更加完善有效的管理措施。
2、 与周边景点合作,打造联合旅游套餐,一天之内来回,酒店包接送。
延长用户入住时间并不是把他天天困在酒店里,而是要让他天天住在酒店里。
酒店与周边景区、游乐园、网红街道等合作,打造联合旅游套餐,再提供包接送服务。不仅可以流量互换,增加客源,还能有效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获得好感与信任度。
3、 重视服务,回归本质。
游客在酒店里入住时间增加,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就越高。要保障服务质量优秀、稳定,需要酒店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因为他们都可能接触到游客。
只有把最重要的服务工作落实到位,做好做稳,才能吸收更多会员,利于酒店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