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得人心!”,为什么套路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模式?
我有一个哥们,他是一个典型的工科男,很少接触女孩儿。
最近他父母给他安排了一场相亲,但是他实在不知道该和女孩说什么,害怕两个人冷场。
他问他的父亲有没有什么撩妹的套路,他父亲对他说:“和女孩第一次聊天,最好先聊美食、再聊家庭、最后聊未来。”
第二天,他和女孩见面。他的记忆力很好,一直在心里反复默念着话题的顺序:“美食、家庭、未来。”然后他开始和女孩聊天。
男:“你喜欢吃红烧臭桂鱼吗?”
女:“不喜欢”
男:“你有妹妹吗?”
女:“没有,我是独生女。”
我那哥们想了想,最后亮出了王牌。
男:“如果你妈妈未来给你生了一妹妹,她会喜欢吃红烧臭桂鱼吗?”
女:你有病吧!
这是一个关于撩妹套路的真实故事。说到“套路”,这个概念最近几年非常热门,人们常说:“套路玩得深,谁把谁当真。”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套路无所不在的时代,策划有套路,营销有套路,撩妹有套路,就连做爱也有套路。有些人嘴上说拒绝套路,可他们仍然不遗余力的践行着套路。
那么究竟什么是套路的本质呢?为什么人们会如此热衷于玩套路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60年代,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就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胆的预言。
在1895年的时候,霍克海默出生于德国的斯图加特,他父亲是一个开工厂的资本家,从小他就喜欢去车间里玩,见证了很多底层工人的生活疾苦。
(霍克海默)
1919年,他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和心理学,阅读了黑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大量著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30年,霍克海默成为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法兰克福研究所的所长,也成为了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
直到21世纪的今天,法兰克福学派仍然是最负盛名的欧洲哲学学派之一,这个学派的研究成果非常具有现实性,因为这个学派主要关注的正是在资本全球化时代的发达工业社会中,现代都市人内心的空虚、孤独与异化这些问题。
我们在《失眠夜聆听的解忧哲学课》里,会讲到弗洛姆、马尔库塞这些哲学家,他们都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而霍克海默,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真正的缔造者。
这种开山鼻祖的地位就像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逍遥子创立了“逍遥派”,郭襄创立了“峨眉派”一样举足轻重。
霍克海默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书桌旁度过的,一直到1973年去世。霍克海默主要的著作有《启蒙辩证法》、《理性之蚀》、《工具理性批判》等等。
霍克海默认为:套路文化的本质是工具理性对于现代都市人心灵的奴役。
什么意思呢?解释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得先说一下另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最近几年也很流行,它与套路相对立,这个词就是“匠人精神”。
什么是“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是一种自然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产物,在传统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消费需求都很低,所以人们进行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价值,而是为了使用价值。
比如一个小木匠,他做工就是为了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为了把挣到的钱作为资本来扩大再生产。既然不需要扩大再生产,他也就没必要去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他就不用按照某种标准化的生产程序来劳动。
换句话说,他的劳动过程不会被某种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所支配,这也就意味着,他总能把自己的自己真实的个性,像审美啊,道德感啊,使命感啊注入自己的劳动过程中。
这就是匠人精神!
举个例子,十几年以前,我上高中的时候,拜访过一位80多岁的“老北京面人儿雕刻家”,他是“老北京面塑”这门手艺的传承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最关注的并不是这门手艺能够给他的家人带来什么物质利益,而是如何保存、继承这门精美的面人儿手艺。他多次强调,他有义务,有责任将“老北京面人儿”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你看,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一种匠人精神,因为这种感觉来自于他自己的经历,是他自己的个性。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看过根据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改变的电视剧《白鹿原》,你也会发现,在传统社会里,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吃饭的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农民热爱着土地、依恋着土地、因为对他们来说,有了土地就有了家乡,就有了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也正是一种“匠人精神”,因为它来自于农民们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所以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匠人精神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灵状态。
然而,到了现代工业社会,“匠人精神”越来越稀少了,成了稀缺品,所以人们才会拍各种纪录片来弘扬“匠人精神”。
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资本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会在各行各业都推行标准化的生产程序。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不得不按照这个行业标准化的劳动程序来进行工作。
这种标准化劳动程序是对于个性的压抑,而“匠人精神”一定是真实个性的表达。
所以标准化劳动程序必然会导致“匠人精神”越来越匮乏。
举个例子,在旅游途中,我们会买一些工艺品或者纪念品。你会发现,这些工艺品千篇一律,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神韵上都显得毫无灵性,为什么?
因为这些工艺品完全是在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机械的执行着标准化流程,这些工艺品与个人的审美、情感都毫无关系,更谈不上劳动者生命意义的承载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些工业流水线上的工艺品呆板乏味,缺乏生气。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做过销售的话,就会明白,不管你是哪个领域的销售,你和客户之间交流的每个细节都有专门的话术作为规范。
这种话术相当于工厂车间上的流水线,你得像那些生产机械零件的工人一样,像机器人一样不由自主的行动,职业的微笑,职业的表达。
长期以往,你会反问自己:“个性”都去哪儿了?你真实的情感、审美、道德感都逐渐被话术所禁锢了,所以你的棱角也都被标准化的劳动程序所磨平了。
正因如此,当你打开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这些网站,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最看重应聘者的条件不是学历,也不是道德品行,兴趣爱好什么的,而是你是否有2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
为什么?
因为如果你已经有了比较长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后,那么就意味着你已经很了解这个行业的标准化生产程序了,你很快就能够适应新单位的工作,你知道如何忽视自己的情感、审美、道德感、你知道如何屏蔽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和工作环境融为一体,将自己改装成资本所利用的“人力资源”。
资本不断推广的标准化劳动程序造成了上班族越来越压抑,这也正是匠人精神越来越稀缺的社会根源。
可能有人会问:“你讲了这么多,这些和套路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所谓的套路,其实就是现代工业的标准化劳动程序,就是话术,就是流水线上毫无个性的机械化生产。
那么为什么套路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模式呢?
霍克海默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因为套路支配着上班族每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中的套路会逐渐成为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被霍克海默称为“工具理性”。
人的理性分为两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所谓的“工具理性”,说白了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为什么做?”并不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怎么做更有效率?”
换句话说,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只关心一件事,这就是你如何利用一种更有效率的手段去实现你的目的,至于你要实现的这个目的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你去追求,这个工具理性完全不会考虑。
而价值理性所关心的是“为什么要实现那个目的?”,是对于人们所要实现的目的进行理性反思。
霍克海默认为,由于套路支配着我们每天的工作,所以就算在休息的时候,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用工具理性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来和他人打交道。
也就是说,每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的考虑这样的问题:“我怎么做才能让这个男人相信我,认同我,将来成为我的资源?”“我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妹子喜欢我,爱上我,乖乖的被我追到?”
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工具理性思维模式,当我们总是用工具理性来考虑问题的时候,套路文化就会横行无阻。
因为工具理性的逻辑是“效率至上”,而套路是最有效率的话术,是最有效率的标准化生产程序,它能让你在最短时间内把这个男人变成你的资源,把这女人变成你床上的猎物。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把所人都当作工具,都当做资源,都当做猎物呢?”
这样的问题我们思考的越来越少,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被工具理性所绑架,所以我们的价值理性不断萎缩,就这样,我们用那些有效率的套路去实现那些没有意义的目的。
我们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我们床上的猎物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爱情却越来越少。我们微信朋友圈里的名单人数越来越多,可每当我们想找个人随便聊聊的时候,我们反而不知道应该找谁。
为什么?因为套路让我们的人际交往变的越来越像商品交易,越来越虚伪、越来越功利。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的工具理性害了我们自己,我们被自己的套路仅仅的套住了灵魂,我们唯一的收获只有孤独,永无止境的孤独。
毫克海默说,套路文化的流行让我们现代都市人感到越来越孤独。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程序,因为这是必然性的历史规律。
但我们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价值理性,让自己摆脱工具理性的支配,当你遇到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把他当做资源或者猎物,而是把他看成一个人,看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看成一种生动有趣的灵魂。因为这正是他的本来面貌。
当你在套路别人之前,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目的有意义吗?”总之,当你能够摆脱套路,真诚的对待他人,你会发现,总有一天,他人也会真诚的对待你。
因为人际交往正是我们人类最重要的本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