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为什么改变自己难?非凡思维揭示:顶级者从“为什么”开始
2020年第018期 | 原创文 | 汨罗江上一叶舟
真正厉害的人,都知道自己为什么做?
真正厉害的人,都知道自己为什么做?《精进》一书,作者采桐梳理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这七大主题来论述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比较客观的评论:该书较多的专著引述使得全书的结构比较松散,没有太多的逻辑性。七大主题都是非常宽泛的话题,并不存在唯一的解读方式……
实际上,我们深入思考这7大主题,每一个主题且不论是否存在很大的变量,仅这7个点组合在一起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深入思考,某一因素,比如人生的一次选择,就足以引发其它五个因素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从而促使一个人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功,或成为厉害的人。
比如,一个人选择了一家好的公司,这个平台的环境帮助他提升时间效率、行动能力、学习机会,思维改变,才能提升,最后获得了成功。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初中毕业,从山东农村老家选择来北京打工,现在已经是一家印刷公司的老板。而和他从小玩到大,留在农村的那些人,每年辛辛苦苦种地,再怎么努力,一年下来也就挣不了几万块钱。这就是选择,两种不同空间,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以至于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这种观点不完全对,但从某个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任何一个因袭,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一个杠杆。
就像心理学“蝴蝶效应”揭示的: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意思是指一个微小的改变能产生巨大的成果,或说是后果。
所以,对我们个体来说,要思考的不是在现象中寻找那些能让一个变成厉害的所谓确定性因素,而是你能否找到这些确定性因素背后共同的那个引爆点。
比如《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同样有作者可以总结出《高效人生的12关键点》。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可以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你的独一无二,无可取代)这七个因素,也可以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说的这五点:关系,认知,挑战,观赢,情绪。
所以,你会发现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有不同的切入视角,不同的阐释观点。而《精进》则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关系因素”,别忘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思考回到一句众所周知,却不被重视的话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溯本求源,也就是佛语讲的“万法归一”,一就是本质。
也就说,成为厉害的人,众多因素的源点是什么,因为这个源点的引发,可以产生了一些列厉害因素的组合,裂变,最终帮助你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从“为什么”开始》一书给我们作出了很好解释,作者西蒙·斯涅克提出了一个黄金圈法则,黄金圈是由三个同心圆组成的圈。
1、内圈:为什么
你做一件事的目的和动机,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弘扬的三观是什么。
2、中圈:怎么做
你怎么把这样事情做好。
3、外圈:做什么
你做的事情,提什么价值。
简单说,why是初心,how是过程,what是结果。
作者列举了乔布斯、马丁·路德金等人的案例,揭示了伟大的领导者都从“为什么”开始。
以苹果为例,其他很多电脑公司劝服人们进行购买的输出逻辑是这样的:“我们做最棒的电脑。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你想要买一台吗?”
而苹果传递的购买逻辑顺序恰恰相反:“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创新和突破。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方式,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通过将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你想要买一台吗?”
同样概念,不同顺序,但它们代表了2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种大众模式:
由外而内,从做什么开始。这是一个从清晰事件到模糊理念的过程,这是大多数普通人和普通企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非凡模式:
由内而外,从为什么开始。
这是一个从模糊理念到清晰事件的过程,只有那些非凡的领袖和非凡的企业的才会用这种思考和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揭示了逆向思维的真谛:要想最大程度影响他人,最关键的不在于传递“是什么”的信息,而在于给出“为什么”的理由;人们最在乎的也并不是实现供需之间的匹配,而是达成信念的契合。
这就是普通和非凡的巨大差别!
实际上,这个思维模式并不难理解,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三个概念,甚至可以说简单到有点简陋,连小学生都知道,但问题就出这个逻辑顺序上,大多数人的心智模式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而且往往忽视了为什么,甚至是忽略掉。
这就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大家都着急做什么,关注目标,追求结果,却并不清楚为什么做,也就无法达成怎么做的最佳有效策略。
举个例子,在工作中,很多职场人在向领导汇报工作,说服领导对自己的提案买单时,通常的逻辑是:给出工作任务的背景描述,然后呈现方案的过程,却没有描述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所以领导一问:“你这个方案为什么这么做,或是怎么想”时,不是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是给出的理由一知半解,自己没有真正深思熟过,仅凭自己的想当来做。
结果会怎样?被领导痛批一顿,然后加班返工,埋头苦干。
应该怎么汇报工作,说服领导对你的方案买单呢?
你在执行工作前,把工作的精力花在思考上,想清楚这个工作任务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从客户的用户心理,做事的逻辑原理和创新原理,通过这三点“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新引人”的方式,向领导描述你的工作理由,这样一来你才能站在思想的最高点上与领导的思想进行碰撞,最大程度上达成思想共鸣,从而保证自己工作提高的成功率。
拿破仑曾说过一句:世界上有两种最有力量的东西,一种是刀刃,一种是思想。从长远来看,思想的力量会胜于刀剑。
而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时,也就同时拥有了这两种最有力量的东西。
再看看个人成长的道路, 普通人并没有遵循黄金圈的法则,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工作。比如,有一次我问一个朋友,你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他回道,“为了挣钱,让家里孩子和老婆过上更好的生活。”
难道你不是这个答案吗?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为了钱而工作,的确没错,但这只是目标,不构成一个人的真正动机。
真正动机是为什么,挣脱了物质的牢笼,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奋不顾身,全力以赴,无怨无悔……所以只有那些非凡的人,不只是简单的为了钱而存在,也不是钱成就了他们,而是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人生的意义——我为什么而存在。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很简单,你只要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就行,遵照非凡模式,重新编码自己实现目标的心智模式。
为什么做是起点,是你人生漫长过程的出发点,你的初衷和目的。
怎么做是过程,途径,方法,手段都很多,这是一个变量。
做什么是结果,是你预期想要达成的目标,输出的价值
厘清这三者的关系,为什么做,也就是佛语说的入定,逻辑学中讲的定性,明确自己为什么做,你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论外界怎么变化,环境怎么恶劣,始终保持初衷不变,遇水搭桥,逢山开路,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
概括地说,就是以一个内在的确定性去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性,你可以升级,拓宽,但不能轻易去更改。
所以,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用我们极简的文化来表达,就是“定心定性定江山”。
比如,我的一个同事,拿着最低的工资,任劳任怨,脏活累活大家都推给他来做,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拼命”时,他回答我:“我喜欢设计这个职业……”
三年后,我离开了和他在一起的公司,去组建团队时,我第一个想到他,邀请他加入,薪水比之前的翻了3倍,职位跨了2个等级。这一点也不惊奇,实际上他早已经是一个“骨骼惊奇”的厉害角色,通过那三年脏活累活的磨炼,练就了一身的武功,携带了一身随时准备人生开挂的武器,他配得起这份薪水。
所以,你想要的东西决定你的选择,而你的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实现,最终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内心,关照自己的内心。
很喜欢的一句话,人都是肉身,差异不大,无非是高矮、胖瘦、美丑等等,人和人最大的差距来自我们脖子上的差别,也就是思想的差别。为什么,本质上就是一个人自我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凝合点,这个认知的清晰度决定了他的选择,也决定了人生的整个命运。
否则,就会像很多人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嘛!今天看这个挣钱,做这个;明天看那个挣钱,做那个。今天看了一点励志,被感动,发誓要改变自己;明天眼睛又陷入到娱乐的视频里,难以自拔,然后把自己的发誓忘在脑后了。
搞不清自己的心里到底是为了什么,心不定,终究一事无成。
心里有一束光的人,从不会让自己走丢了!
当一个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时,点燃了心中的一团火,如同在黑暗中的萤火虫一样,把自己燃烧成一个发光体,即使在再黑的夜中也敢前行,直至活出非凡的人生。
大多数人的平庸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存在,犹如浮萍,随波逐流。
“大家不都是这样过日子吗?”,这一句话让多少人稀里糊涂的活了一辈子,碌碌无为了一辈子。
没有人在年少时,会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一个普通人。但大多数人屈从了现实,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不再探底自己为什么而存在,最终把自己不幸的罪责推脱给外界,再怎么辩驳洗白,你的心也不会出卖自己——所有看似心有不甘心的诉说,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凡比一般人活得明白为什么的人,不是厉害的人,就是非凡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获得了自己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人生体验。
一切,
从洞察为什么开始!
你为什么而存在?
感受灵魂,做出选择。
当你心里明白一件事情为什么时,曾经你不想做的事,不想看的书,不想听的建议……都会成为你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的磨炼。而每一次磨炼,都是完成你对自己一次锋利的升级。
结束
亮剑只在一瞬间,磨剑却需要十年。而这十年的煎熬,坚韧,仅仅是因为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落子无悔,活出尽性,活得淋漓尽致,取悦自己的灵魂。
灵魂一旦喜悦,你便能接纳一切,人生的成长最终会在时间里碰撞出答案,把所有苦难化作礼物来回馈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