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殷墟妇好墓的本来面目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自1976年被郭沫若定为妇好墓后就犯了大错,把夏商周的历史引向了歧途!它应该改名殷祠,即商祖契的陵墓,并藏有夏启铭文,如图所示:

夏启铭文(妇好墓出土)

而墓内同时出土各种铭文十三类,包括:一,殷先人启/契。二,昭明。三,相土。四,昌若。五,曹圉。六,冥。七,王亥兄弟。八,上甲微。九,报丁。十,报乙。十一,报丙。十二,主壬。十三,主癸。如图所示:

殷先祖铭文系列(翁卫和整理)

后于公元前1300年左右,由商王盘庚迁殷而铸司母戊鼎以祭祀契祖,故称殷祠。如图所示:

并于公元前1250年由武丁重修此祠,铸司母辛鼎祭汤,如图所示:

司母辛鼎(妇好墓出土)

最后于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废止,改殷祠为周弃祠,铸婦好鼎及冥器108件镇之。以致后人误以为殷祠是妇好墓,如图所示:

妇好鼎(帚好鼎)

妇好钺(帚好钺)

尤其是司母戊鼎被武王移出殷祠,运到洹河北岸(武官村)派兵驻守,把契墓彻底改造成周弃祠,进一步造成此墓非墓,妇好非好的命运多舛的复杂一生。以至史料无一记录,甲骨卜辞却十分普遍之矛盾现象!

妇好鼎及铭文

同时,武王又在商契遗骨上刻辞,即“宰丰匕骨辞'以示周弃替代商契之正统性,俗称弃骨忤逆之辞。如图所示:

宰丰匕骨(殷墟出土)

后来此骨被盗走,今人误以为契墓没有骨骸,是享堂不是墓。目前此骨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帚好冥卜辞

而周武王又刻甲骨卜辞“帚好冥”以示通灵先祖,却被郭老误读为“妇好分娩”,把妇好推向女人深渊,母系假族,十分可惜!如果说契变弃,是周武王之责,那么弃变妇好,就是郭老之责。而实际上在甲骨卜辞中,妇好行文叫“帚好/帚女子”,帚通司,女通母,子通甲,“帚好/帚女子”即“司母甲”,是商代司母第一人。根据史记分析和推测,司母甲不是商契,就是周弃,当然也有可能是夏启,如图所示:

商人写成“司母甲”,即金文“启”,如图所示:

司母甲→启

启铭文系列(妇好墓出土)

原因是商人以十天干为标准,称甲位!而周人以十二地支为顺序,称子位,故叫“妇好/帚女子”,如图所示:

帚好鼎及铭文

秦汉以后合称甲子位,故称启。所以“帚好/妇好”是周人称谓。“司母”是商人称谓。“启”是秦汉称谓。而甲骨文中无“母”字,金文只有“毋/毌”,应是异体字变形。翻开说文解字,毋有王权之义,比如毋容置疑,毋/母通二里头青铜鼎网纹符号(王音),如图所示:

司母通网王鼎

说明网王同音同义,网即是王,王即是网,而王网母毋是同一个字!后人渐渐改称网毋为王母了!而金文“女”形象即是王母面具人形象,如图所示:

金文女字

女指戴面具人(戴胜人),在蜀地是王权继承人象征,如图所示:

纵目王母(三星堆出土)

由此推断,母是王权象征,即王母。女是王权继承人象征,即司母。母女并不是女人之义。故在金文中,母之双点,应不是母乳象征,而是纵目双眼!如图所示:

王母面具之纵目双眼(石家河出土)

而“司”和“后”也不是前后之义,而是左右手之义!如图所示:

司→手

司母即手捧王权。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并无道理。

结论一:司母和妇好是王权象征,司母甲和妇好是启铭文,司母戊/辛是启后人铭文,妇好是周人对启的写法。

结论二:启铭文出现在契墓中,原因应有两条:第一条启应是契先王之一,不是夏王,就是商祖!第二条就是商汤灭夏时,从二里头夏都抢劫到启铭文的。

结论三:那么二里头,就有可能是夏启王都,二里岗是商汤西亳都了。昔三代之居,皆于河洛之间也。

结论四:而三星堆,就有可能是禹王都了。鲧生禹,禹复生启,禹兴于西羌。只不过,金沙应是启上都,开明王朝时代。二里头是启下都,夏王朝时代。历史上的夏朝应包括蜀史和先商史两大块,即二里头和三星堆两地,涵盖三皇五帝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