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明清书院
岱南书院
清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记载有书院8所,分别是鸾翔书院、大成书院、同川书院、金峰书院、育英书院、东湖屯书院、岱南书院和凤山书院。现仅存岱南书院。
鸾翔书院
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记载:在县署西大街路西。道光二年(1822年),知县刘宇昌创建,三年六月落成立碑。书院大门北首大门三楹,影壁一座,二门讲堂三楹,讲堂后北屋三楹,讲堂前南屋三楹,堂西北屋三楹,楼三楹,楼前南屋三楹、东屋三楹,大门内迤北看役住屋一院。
讲堂匾额:“擢秀储材”,壁山刘宇昌题。
讲堂对联:上联“览德辉而下之缅先民文笔鸣凤”,
下联“搏扶摇而上矣看多士云路飞鹏”。
次垣刘宇昌撰
鸾翔书院内偏西位置原有鸾翔考院,为县试之所。道光二十九年知县梁康辰、训导张运长集资创修。南北考棚二座,栅栏门一座。光绪二年知县程西池集资重修,添买地基南北十三步五分,东西十四步九分。增修大堂五楹,影壁一座,奎星楼一座。改建东棚十三间,西棚十三间。绅士尹式穆、冉昭重等监工。冉昭重先于同治十二年知县李翼清任内捐置石桌、石凳。十三年竣工,立石在书院楼下。
据史料记载,鸾翔书院应位于肥城县老县城中心街,早年已毁,无任何遗迹。
大成书院
位于肥城市桃园镇东里三村内,凤凰山南,由知县刘赞创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原有大成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五间。明万历年,知县史廷桂重修;康熙九年,尹□任重修。大成书院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康熙十一年《肥城县志》记载:“在城西南三十里,旧为晒书城,相传孔子经游处。世人仰思圣德,议建祠塑像以祀孔子。又以孔子曾问礼于老聃,乃并祀焉。迨元至正间,有俗僧栖兹地,毁旧易新:正庄佛像,左塑老子,右塑孔子,遂更名三教堂,此亦圣道之一厄也!迄明嘉靖二十年,知县刘公讳赞者,顾此而叹曰:人之迷误何至于此!非大创革时不可。于是迁佛像,移老子,扩建大成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大门一座,中安先师,旁列四配,匾曰:大成书院。设门子一名,又专置礼生四名,掌管唱导礼仪。每于春秋,次丁躬率师生致祭。后至知县林成立惮于往返裁革二祭,以致庙貌衰颓,万历时,有姓问名谈者,以此事语邑大夫同川李公,慨然于裁者复之,又镌碑以传永久。后清顺治中,知县史廷桂议设奉祀人员,未果。会衍圣府孔兴燮行文到县,以寄籍圣裔六十三代孙孔贞格、孔贞楷,六十四代孙孔尚瓒、孔尚璿给予衣顶,准允奉祀生员承袭免徭。又以孔贞保、孔尚端、孔尚瑜、孔尚吕、孔尚选,并出圣泒,助祭勤劳,与阙里一体优免。至康熙九年,棘津尹□任由进士甫莅兹土,留意圣祀。时庙宇破坏,躬督修整,以致焕然重新,诚圣德之至,感人者深云。”
同川书院
同川书院位于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牛山脚下的牛山寺前,是明都察院右抚都御史李邦珍于万历三年告老返乡后,因恋少年读书之情,为聚集亲友,授书子孙而创建。清嘉庆十七年增修。原建筑为两栋明式青砖小瓦房屋,前排三间为学堂,后排三间为前出厦房五,作为住宿会客出,东配房为厨房。学堂前建有悠然台、甘霖池、环翠亭等。现仅存李邦珍亲手栽植的一对龙凤柏。
李邦珍(1515~1593),号同川,祖籍福建省兴化县白马山前驿马村李家大楼,明洪武年间迁居于仪阳乡石坞村。生于明正德十年,明嘉靖庚戌年进士,任职行人司。后任浙江道试用监察御史,后授予监察史。壬戌年被封为文林郎。曾任太仆寺少卿、南京通政司右通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万历三年(1575年),60岁的李邦珍致仕故里。修建“同川书院”、编修县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邦珍辞世,享年78岁。为悼念其功绩,追封为“正奉大夫”(从二品加授之阶),明神宗御制祭文,并遣山东布政使左参政汪应蛟前来致祭文。
清光绪三十四年《肥城县乡土志》记载“在资圣院西,明都御史李邦珍建。有聚乐堂、悠然台、环翠亭、钟秀山房、甘霖池、丈夫石诸胜迹。又有古藤大数围。其后裔塑像其中,旁为书舍。院中有名人碑记诗刻,为一邑胜境。”
金峰书院
亦称“金峰书屋”,坐落在牛山脚下的同川书院东侧。清光绪三十四年《肥城乡土志》记载:“在同川书院东。明御史尹庭建。至国朝其后裔贡生尹勋重建。教二子文麒、文泽读书其中,相继登第。有金峰书屋记,名人题咏载邑乘,今圮。”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沈起元《金峰书屋记》中云:“(尹文)麒七世叔祖讳庭,起家嘉靖庚戌(1550年)进士,劾严嵩七疏,廷杖几毙,舆归故里而没,子孙不振,无仕于朝者,致赠恤不及,姓名未列明史。麒父尝为麒言之而太息也。昔御史公(尹庭)读书城西之金牛山,尝构金峰书屋,后废,未有所记载,寻其遗址不得,近者麒父追步先烈,买一丘,构草屋数间,为子姓亲知读书所,右傍山,左邻寺,凿崖削壁,列楹东西。”
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也记载已坍塌。没有任何遗迹。
岱南书院
岱南书院位于湖屯镇冯庄村北,陶山之东的小泰山前怀。原为“修德书院”,是清代陕西布政使唐仲冕小时读书的地方。道光十四年芜湖道唐鉴(唐仲冕子)、庠生罗维钟等,在此创建岱南书院,以为附近士人读书之所。解放前改为“岱南学校”,解放后立为“三山联中”。
原院内建筑整体保存完整,为二进院落,前院东侧有六面型双层攒尖式建筑“魁星阁”一座,砖石土木结构,每面边长195厘米,中空。底层正南面有拱形门,东南、西南面各有八边形窗一个。二层六边各有窗户一个。魁星阁下有基座,为方形,长410厘米,宽385厘米,高76厘米。四角各有石柱础一个。
后院为书院,有正房和东西配房组成。正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灰瓦顶,面阔8.9米,进深5.3米。东西配房为对称式建筑,均面阔三间,卷棚灰瓦顶。面阔10.43米,进深5.06米。南门外还保留有一对双鼓门枕石,雕刻牡丹花纹。
唐仲冕,湖南善化人,字六枳,号陶山居士。清乾隆甲午科举人,癸丑科进士,知荆溪县,累官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卒年七十有五。著《岱览》三十二卷、《陶山文集》等传世,并担任过泰山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