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赣州失败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他,而没有选择别人

打赣州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军事教条主义,第二是冒险主义。

教条主义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苏联革命是先在城市发动,然后席卷全国,这条道路是当时全世界唯一成功的革命道路,所以也被视为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而当时的中央掌控在教条主义者手里,一切以苏联道路为圭臬,认为苏联是怎么做的,我们就得怎么做,中国必须照葫芦画瓢,沿着苏联走过的路再走一遍。只有这样,革命才能成功。

所以当时的中央提出的革命路线是,占领中心城市,制造政治影响,来带动全国革命,从而必其功于一役。而全国革命也就是当时的教条主义者所说的,中国革命的总高潮。在这个高潮到来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接这个高潮。

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当时的中央提出,在军事上就是要进攻中心城市, 比如武汉和长沙。所以,彭德怀率领三军团,按照中央的要求,进攻了长沙,并且一举成功,攻进了长沙。但在敌人迅速组织的援军到来后,红军退出了长沙。

赣州是当时敌人钉在中央根据地的一颗钉子,地形上依山阻水,有利于坚守,而不利于进攻。如果能够打掉这个钉子,中央根据地就可以连成一片,所以客观上确实也有这个需要。之前中央红军也打过两次,都未能成功。

这也是中央红军的高级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在得到中央命令后,愿意执行这个命令的原因。因为他们从军事上也认为确实有打掉赣州的必要。

而毛主席认为,赣州城防坚固,红军缺乏攻坚必须得重武器,而且红军规模小,不应该个敌人在坚城之下死拼,而应该避开敌人的主力,进攻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所以,毛主席反对进攻赣州。

这样,在中央红军召开的高级将领会议上,毛主席就成了少数,而且是绝对少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执行命令,进攻赣州,只有毛主席一个人坚持反对。最后,毛主席被迫脱离军队,去休养。

一军团的大多数高级将领虽然也认为应该打下赣州,但是碍于毛主席在红军中的威信,所以还是保持了沉默。而三军团的彭德怀则认为,军事上是可行的,所以接受了中央的命令,担任前敌总指挥,去进攻赣州。

中央当时获得的情报也不准确,对敌情判断不准,以为敌人在赣州的防御力量不强,人数少,而且战斗力不强,是可以很快就打下来的。结果打起来以后才发现,城里的敌人不仅数量远多于事先的估计,而且战斗力并不弱,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来。

之后,红军在遭受了比较大损失的情况下,仍然未能突破敌人的防御,而且,敌人调集的增援部队正在赶来,红军为了避免被赶来增援的敌人内外夹击,被迫撤出了战斗。而中央和红军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先见之明,重新请回了毛主席,接受他的领导。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在当时的情况下,赣州既是安插在中央根据地的一颗钉子,更是一个诱饵。当时敌人一直在寻找机会与红军主力进行决战,但是始终找不到。而赣州这个诱饵则是诱导红军以主力围攻,再集中主力合围,一举消灭红军主力部队。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确实认识比其他人都高明,看得也更清楚。而红军在当时缺乏攻城所必须的重武器的情况下,和敌人在不利地形下进行艰苦的消耗战,这是敌人所希望看到但做不到的,而红军则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战斗。

不过,这次失败并没有让教条主义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没有彻底认识到毛主席的高明之处,一直到长征结束,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真正彻底解决,其实是在整风运动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