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咽学诗词(四)粘对
有了平仄,又有了对仗,为何还要讲粘和对呢?其实,这是个格律诗排列和组织方式的问题。没有对和粘,平仄排列肯定会乱套。
比如五绝诗:仄起式,仄仄平平仄,按照对立的原则,下句是平平仄仄平,在最后一个字押韵。
那么怎么进行下去呢?如果继续按第一二句排列,肯定乱套,不信就试试。第三就必须来个粘,就是粘住第二句的意思平平平仄仄。第四句是仄仄仄平平。只有这样排列,押韵总是在平声字上才能实现!也才不会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
举个例子: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换成仄仄平平仄,那么就没有押韵的地方。因为按规则不能押在仄声字上。所以,第三句必须是平平平仄仄,才好安排。
因此,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对,就是平仄相对,也就是对立。粘,就是粘住上句。平粘平,仄粘仄,第三句第二个字与第二句第二个字相一致。
再看毛泽东的《长征》七言律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前两句是对,第三句就是粘,五岭運迤腾细浪,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的位置就在平仄相对的地方,而粘的位置就在平仄对立之后的第三句。
这样排列的好处,一是富有变化,二是便于安排押韵不错位。
如果首句押韵,则首联的平仄就要另行安排。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对)
平平平仄仄(粘)
仄仄仄平平
粘对的作用,就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没有区别了。押韵也找不到地方了。
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押韵还是不能押平声字上。
明白了粘与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多长,也不过就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五绝的粘对规则:对—粘—对。
五律的粘对规则:仄起的对—粘—粘—对—粘。
不排除古诗中有些失对失粘的诗。只有格律诗讲对与粘。
有个好记的顺口溜:对句相对,邻句相粘。请大家记住!这样能使一首诗里不会有重复的句型。
当然,首句平起的与仄起的不会相同。平起首句押韵的是这样排列: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样三个押韵的地方就都是平声字。
第一二句是对,第三句是粘,第四句是对。按此规则一直排下去,排到第八句,就是五律或七律。再往下排,就是长律。
律诗就是靠粘与对组合排列的。失对与失粘,都是格律诗的大忌!
对与粘也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失对失粘,是可以拗救的。不过很麻烦,搞不好就出现三平尾,三连仄。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律诗就是靠粘与对组合排列的。
【编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