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没有哪个家长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翻来覆去地唠叨,但是没有办法呀。孩子每天放学回来,不主动写作业,就知道玩游戏,你催他七八遍,都不愿意停下来,还嫌你唠叨,发脾气顶嘴。油盐不进,怎么说都不听。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建立约定
人都有制定规则让别人遵守的倾向,又不愿意自己被约束。另一方面,即使是孩子,也会对规则是否公平十分敏感。所以建立约定的时候,至少要在形式上保证公平。约定是对我们和孩子双方的,不能只有我们对孩子单方面的要求,还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通过沟通把各自的想法摆到台面上来,明确双方各自有什么需求,再一起讨论,并且约定好双方需要做到哪些事,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对孩子的要求,要基于孩子当前的水平,而不是父母想当然的期望,这样的要求,孩子才能够接受,才有意愿去努力达到要求。
第一步: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这一步非常重要,通过至少两周的时间,对孩子每天活动进行详细记录。记录包括从早晨起床、洗漱、吃饭、整理出门,到晚上放学回到家,休息、每项作业、中间休息、玩耍,一直到上床睡觉的所有事项。每项记录都要有精确的起止时间。
第二步:分类整理
把两周以来收集的数据分类汇总,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孩子每天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孩子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哪些是正常的时间,哪些是特殊情况造成的时间消耗。
第三步:任务排序
这些任务分类之后要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有人习惯用四象限法,这里更推荐用ABC法。
A类代表重要紧急的任务,通常包括学校的学习和作业任务,孩子的睡眠和自由时间;
B类代表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比如课外的学习,以及孩子定期的运动、交友等等;
C类代表紧急但不重要的任务,和一些琐碎的事情,不重要也不紧急。才艺类的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讲属于这一类。
其中自由时间很少被家长重视,只要有作业,或者自己想给孩子安排的事,甚至有才艺类的练习,比如学钢琴,都会光明正大地挤占这个时间。
其实自由时间的设置很重要,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有个放松和调节的机会,保证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有了自由时间,还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当孩子知道自己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后,有这个的一个时间可以玩、可以看书,他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磨蹭拖拉。
第四步:时间计划
这个步骤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来制定。首先要安排好A类的任务,然后再安排B类的任务,最后才考虑C类的任务。
每项任务的时间和完成标准,依据第二步分类汇总的平均值来定,而不是家长想当然的要求。这样的要求是在孩子的学习区,孩子才会有意愿付出努力去达到。
任务的安排很可能时间不够用,这时就要根据第三步优先级别,减少任务,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奖惩规则
*奖励条款
当孩子超过完成标准的时候,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如果要使用物质奖励,那么要尽量保证这个奖励和这项任务有关。比如:
每项学习任务完成之后都有水果吃,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补充体力和感到愉悦;
孩子英语完成的比较好,可以给孩子买英文漫画或者动画片,带孩子看英文电影,或者给孩子买他喜欢的耳机,让他可以欣赏英文歌曲;
假如孩子喜欢羽毛球,并且定期坚持打球,那么坚持一个月之后给他买一副新的羽毛球拍。
*惩罚条款
约定执行的前六个月,尽量不使用惩罚的方式。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让孩子达成承诺,所以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观察,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要一起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让孩子完成。
执行约定
试行
约定制定完成之后,要有一周左右的试行期,如果某项安排或者规则不合理,可以一起讨论后修订。
正式执行
约定正式执行后,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任务,需要的时候一定要经过讨论,而且也不是随说随改,讨论之后要到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比如周一的时候,新的修改才生效。
*平时要做好对孩子的鼓励,最重要的内在鼓励就是孩子能够说到做到、信守承诺。
约定执行的时候,主要由孩子自己按照计划来进行,如果孩子需要并且明确提出需要父母帮助进行提醒和监督的时候,父母才介入进来。这样可以促进孩子自己主动寻找解决问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办法。
定期回顾
约定执行过程并不是袖手旁观,一定要每周进行回顾,哪些地方有进步,哪些地方有不足,要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改进来弥补这些不足。
孩子的自我管理不是自我随意管理,而是主动参与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和需要遵守的规则,遵守这些计划和规则的过程中,孩子会对自己的行为更有掌控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