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们起得太早
早上,一个家长聊到现在孩子的苦。昨晚,作业做到十点半,洗漱之后,睡下已经十一点了。五一后,上学时间提早了,孩子在五点四十的闹铃中睡眼惺忪爬起来,匆匆忙忙吃完早餐,迷迷糊糊去上学了。
做老师的都知道,早自习读英语、读语文,教室里的声音总是特别低,老师们大声地喊:“读响一点,读响一点!”孩子们扯开喉咙喊一阵,又迅速低下去了。为什么读不响?他们没睡醒啊!
(也有学校起来先安排早锻炼,孩子们跑了个全身湿哒哒,早读去了,衣服粘着身子,一天学到晚。)
早睡早起,是我们的传统认识。但是,早睡,今天已经做不到了——有那么多作业啊!早起,我们却还坚持着。
我一直认为,早睡早起是农业社会的习惯。早睡早起,可以充分利用天光,省电省油省蜡烛。农业生产,大部分是体力活,早早睡了一觉,起来体力充沛,可以干活。而读书学习无论如何不是纯粹的体力活,思维最活跃的时段也绝对不是早上的六七八九点钟。
早睡早起,体现的是一种农业伦理。直到今天,起得早的人对起得晚的人,都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似乎起得早,意味着勤快;起得晚,就是懒。我妈就是这样看我的!
他们不知道,很多脑力劳动者,最佳的工作时间是午后和晚上。让孩子们早睡早起,是用农业社会的思维教导信息化时代的孩子!
你见几个孩子愿意早起的?校园里,一批早上睡不着的大妈大爷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道德优越感率领着孩子们开始了一天身心俱疲的学习之旅。
中午,大妈大爷们,一口饭吞下,睡意上来了,好,午睡!但是,你见几个孩子愿意午睡的?午睡课,有多少孩子是装睡的,你知道吗?那几个真睡着了的,也是被你们强行摁着不准动,才睡着的!或者,起得太早,又被折腾了大半天,真累了才睡着的!
起早贪黑开夜车的K书党为什么最终成绩不一定理想?根据《人类神经科学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本原因在于,对于青少年来说,上午11点到晚上9点30分这段时间,才是大脑认知最活跃、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段。在可以选课的情况下,与上晨课相比,选傍晚课程的学生表现普遍更加。
而,傍晚,正是我们的放学时间!因为,大妈大爷们,早早起来折腾了一天,累了!
我写此文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教育部门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别让孩子们起得太早。
如果把读书学习当作一种脑力劳动,那就应该以脑力劳动的方式来对待它!
学习,只为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