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中医:写下三味药,补阳气、护肾、助睡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姓乔。

本来,他身体还算不错。

主要问题,就是爱吃咸的,每顿饭必须吃一大盘咸菜,不然根本吃不下饭。做菜的时候,她也拼命加盐。别人觉得无法承受的咸,在他看来却很正常。

吃了很多咸菜以后,他也会感到口渴。可是,一旦喝水,发现又喝不下去。如果这个水喝多了,脸上就会出现浮肿。

如果只是这样,倒还好说。后来,此人渐渐出现面色晄白、耳鸣腰酸、膝盖无力等现象,连家务都无法做了。

这时候,患者决定,看中医试试。

刻诊,见患者脸白、面容浮肿、精神倦怠、说话的声音低微细小,舌淡苔白,脉象沉缓。两个尺部按下去,尤为缓弱。

这时候,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取枸杞、黄精、矷山人参;准备好食材后,按照比例1:1搭配煮水或泡水均可。

结果,患者应用15天以后,嗜咸现象就有了改善,患者感觉自己吃东西,不再离不开咸味了,而且耳鸣、腰酸、四肢发凉的现象大大改善。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这张医案,出自黑龙江省肇州县的一位杏林同仁,姓刘。

现在,我来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从患者的舌脉和全身表现来看,他属于典型的肾阳不足。

尺部脉候肾。肾阳不足,所以尺脉尤弱。舌淡苔白,四肢不温,面色晄白,精神疲惫,这些都是肾阳不足,一身温煦鼓舞失常的表现。

肾开窍于耳。肾阳不足,耳窍失养,所以就耳鸣。肾主腰膝。肾阳不足,腰膝就酸软乏力。

肾主水液的代谢。肾阳不足,水液蒸腾失常,所以就积存在体内,导致患者头面浮肿。

这个状态下,患者为什么嗜咸如命呢?

中医认为,咸味,对肾,是有亲和力的。比如《内经》里头就说过:“咸生肾”、“五味入胃……咸先入肾”。正因为看到了咸和肾的亲和关系,所以古人在吃一些补肾的药物时,多喜欢用淡盐汤送服。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由于肾阳虚衰,肾气想要自救。它怎么自救呢?就是给大脑发出信号,让患者多吃咸的,从而补益肾气。

当然,这样补益,是无济于事的。咸入肾,不代表咸能补肾。这是一条船开往肾脏的船,上头啥也没装,空船一只,是毫无价值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补益肾阳。

这就是基本的用方思路。我的解说,其实是很肤浅的,有时候甚至不如读者朋友的留言精彩。大家就多包涵吧。

总之,通过补益肾阳的办法,患者嗜咸如命的状态得到改善。

生活中,吃饭口味重、爱吃咸的人,有很多。能说大家都肾阳不足吗?不能。这个需要结合舌脉,以及其他的一些全身症候来综合判定。

虽然这个事儿,并不常见,但是至少给我们一个深刻启迪,这就是,中医对藏象理论的认识,还是合理的,有它的实践指导意义。现代中医临床,不能完全忽视它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