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爱的意大利男人——《绿皮书》及其他

爱上意大利男人,由来已久。

最初是《老友记》里的乔伊。

他那无法忽视的帅其实我是可以抵挡的,毕竟,这个二十八线小演员常年处于“食色性也”的人类初级阶段,几乎达到了“无傻不作”的境界——而我,喜欢稍微聪明一点的男人。

可是,《老友记》十季,即是结结实实地陪伴他们六个人人生的十年。渐渐地,我心里的乔伊,已经不再是嘴角一抹邪魅微笑,使出无往不利撩妹大法的“How you doing?”也不再是他第一万次大声宣称“Joey doesn’t share food!”而是一个永远“be there”的温暖存在。

当你伤心或失落,总是可以去找乔伊。别担心他不能给你什么充满智慧的建议,别担心他的超长反射弧和不会算算数;挚爱家人和重视朋友的他,会听你倾诉,为你着急,陪着你……直到你发现自己慢慢好起来。这个没有远大理想的意大利男人,在我看来是一个有着人生大智慧的男人——他有着最少的顾虑,最简的选择,因而傻乎乎避开了人生的大部分烦恼。

《教父》里的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却注定与烦恼终生纠缠。位高权重的男人,往往在走着不为人知的钢索,一念生灭都会影响整个家族的巨轮航向。彻头彻尾的轻松(如乔伊一般)对他们而言宛如神话,而扛起这一切的意大利男人,也恰恰因此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很好!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不要憎恨你的敌人,那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

“教父语录”影响着一代代男人,也让无数女人对这种男人心驰神往。因为这些话不是依靠纯良的天性可以获得的,而是必须经历枪与火的考验,必须浴过血雨腥风,在权力与罪恶的暗网中挣扎脱身,成为幸存者;必须有着钢铁的神经和洞若观火的睿智,还要加上对敌人的心狠手辣和对家人朋友的誓死捍卫——

然后他就可以轻松地说“我开出的条件是你无法拒绝的”,或者“你不该拒绝我的友谊”,而听的人几乎吓得尿了裤子。

我迷恋他们的冷静和决断,有原则和讲道理,迷恋他们阴鸷或痛苦的表情,更迷恋他们对家人的温情与亲昵。

昨晚哄睡孩子以后看《绿皮书》,又爱上其貌不扬的意大利胖子托尼。

这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loser。

他工作朝不保夕,为了50美元赌注能在一小时内吞下26个热狗;可是他把50块钱高高兴兴拿回家让老婆去付房租。不管多晚回来,他亲亲两个孩子,伸出胖胳膊搂着老婆。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一起吃饭,互相开玩笑。

他从不离口的是庸俗的笑话和香烟,写字歪歪扭扭满是拼写错误;可是他一封封给老婆写信,流水账一样的讲述里说着想念。

他曾歧视有色人种。可是他尊重别人的才华,同时也用最朴素的方式尊重了别人的选择和痛苦,善良和宽容不允许他固守自己的愚昧。

雇佣他的黑人钢琴家一直希望影响他,让他明白“暴力永远无法取胜”,让他理解“保持尊严的高贵”;可是在当时的背景和实际情形之下,托尼挥出去的拳头是那么过瘾,拔枪朝天空射击的动作是那么帅,无论贿赂还是威吓都不过是小人物危急关头的自保,何必苛责。

网上有种声音,说电影还不是集齐“种族歧视”“阶层差异”等关键词的合家欢作品,讨巧而已,不值得去贡献票房。在我看来,文学母题还不就是那些个,也并不妨碍无数经典名著中无数故事和人物带给人无限启迪。只要它能带你了解一段历史,经历一段美好时光,同时留下一些可贵的思考在心里,我看不出为什么不值得买票去看。

倒是我自己,由此深陷对意大利的向往而不可自拔。大晚上畅想:

“好想去意大利人的家里和一大家子人一起吃小山一样的美食啊!每样东西看起来都好好吃啊!”

“好,我们今年实现这个愿望。圣诞节就去。”(老公的姐姐嫁给了意大利人。)

“我这一辈子都想认识一个意大利男人……可是我对姐夫好失望啊!”

“啊?为啥?”

“他很平常的样子。也不凶。也没有枪。”

“……呃……睡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