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籍子弟的口述史(1)-中农+中农

============================

秦晓,1947年生于山西,籍贯山西孝义,文革前为北京四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他出身于一个红色家庭,小学和初中在干部子弟寄宿制的北京育才学校受业,毕业时获北京市“金质奖章”,被保送进入北京四中高中。文革前曾担任团支部书记,并成为极少数的中学生党员。文革初期,参与发起、组织了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后被打成反中央文革小组分子,是文革中最早觉醒者之一。之后,他经历了在内蒙牧区的插队生涯,走入工农兵大学的学堂。改革初期,曾任中共元老宋任穷的秘书,接触高层,后进入中信集团成为中信领军人王军的得力副手。新世纪开端,他接掌招商局集团,对资产结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此同时在企业文化中注入了均衡发展的理念,重建了百年老店的辉煌。百忙之余,他始终在系统研究经济学理论,并获取了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学术刊物发表五十多篇论文,并出版了多部专著。曾被冠以“杰出”、“最具影响力”、“最具有价值”等光环。面临退休的门槛,他又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深度思考。

中农+中农

我家祖上是山西吕梁孝义人,原来不姓秦,姓侯。我曾祖家里穷,把我爷爷给了姓秦的人家。秦家日子好过些,但也欠了不少钱,赶上国民党时期通胀,票子不值钱,把欠的账都还了,土改时就划为了中农。我爸爸说,如果当年不到秦家,如果没有通胀,我家肯定比贫农还贫,连孩子都养活不起嘛。我妈妈家相反,是陕北佳县一个世家,孩子们都受过教育,不过到了我姥爷那一代开始衰落。我几个舅舅都是二十年代参加革命的,三舅阎揆要〔阎揆要(1904-1995),陕西佳县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陕北清涧起义,失败后曾在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任警卫二团团长。后任八路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军委一局局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等职。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就是黄埔一期的。他们认为知识重要,所以包括女孩子都要上学,我妈妈也就去勤工俭学。虽然我妈妈出身大户人家,到土改时也破落成了中农,最后父母两家在中农那里划等号了。

我爸爸叫秦力生,早年参加学生运动,被追捕,在学校里呆不住了,就跑到杨虎城的一个军校躲了两天,1936年经组织介绍到了陕北苏区。我妈妈叫阎佑西,1937年“七七事变”前去陕北延安,当时只有十六岁。去的路上曾遇到国民党军队检查,查出地下党给中共陕甘宁边区书记郭洪涛的一封介绍信。他们说,郭洪涛可是大共产党啊,跟我们走一趟吧。我妈妈还是个小孩,特老实。他们又一翻,翻出一封给我舅舅的信。我舅舅当时由组织安排在杨虎城部队里当团长,他的任务就是保护到延安的革命青年。检查的人见是阎揆要的妹子,赶快停止了搜查,还给我妈敬了个礼。我舅舅知道后就派了辆汽车把我妈接走了,住在他家里。我妈老是心急,要走。我舅舅说,天下雨,你根本走不了,多住两天。那次下了足有一个月的雨,我妈最后还是坚决走了。这样到延安的时候,“七·七事变”已经爆发了。所以,我妈算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没算上土地革命时期的干部。后来,我们和她开玩笑,是老天爷没让你参加土地革命。

我爸爸虽然是山西人,参加革命后,他的经历、共事的人都不在山西圈子里,像薄一波他们搞的决死纵队、牺盟会等,他都没有参与过。他主要在陕北苏区的圈子里,陕北的领导人如刘志丹、高岗、习仲勋、马文瑞等,我爸爸都特别熟。我爸爸到陕北时,正赶上朱理治他们来了,把刘志丹抓起来了,我爸爸也被抓起来了。把坑都挖好了,要活埋他们,恰好中央红军到了,给制止了。

我妈跟我爸是在延安认识的,这与马文瑞有点关系。有个周末,马文瑞叫我爸爸跟他去走走。我爸问,去哪啊?他说,去陕北公学。我爸问,去陕北公学干什么?马文瑞是找邵式平〔邵式平,时任陕北公学教导主任,解放后曾任江西省省长。〕有事,却对我爸说,讨老婆去嘛。我爸说,你不有老婆了吗(马文瑞和孙铭是经我爸爸撮合成婚的)?马文瑞说,你不是还没老婆嘛。我爸爸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就跟着去了。我妈当时是陕北公学一期的学生,周末没上课,正站在院子里。马文瑞与我妈很熟,就招呼我妈说,你带我们去找邵式平。这就是他们的初次见面。我妈妈后来说,她当时看见我爸了,但印象不深。我们后来也没问过我爸爸,是不是那时候就有化学反映了。等我爸爸后来到富县当县委书记时候,我妈妈也分配到富县工作,才算真正认识。他们是1938年在富县结的婚,结婚时送了尤香斋(曾先后与谢子长、阎红彦结婚)一张结婚照。1993年我父亲去世时她把这张一直保存着的照片送还给了我妈妈。

我哥和我姐都是在延安生的。我是1947年胡宗南攻打延安时,在妈妈肚子里撤到了山西,4月出生在山西离石359旅的医院。当时我爸爸是晋绥三地委书记,跟359旅旅部驻地在一起。生我的时候,王震夫人王季青阿姨还给我妈妈送来一百个鸡蛋。我跟山西有缘,不仅老家是山西,我也出生在山西,上工农兵大学时又跑到了山西,后来还在山西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其实,我自己在山西并没怎么呆过。

我是吃我妈奶长大的。我哥是吃保姆的奶长大的,那保姆长得黑黑的,我哥哥脸也黑黑的。高岗就开玩笑,说他是吃保姆的奶吃黑的。我姐比我大一岁半,没吃两天我妈的奶,就让给我吃了。那时拴了只羊,给我姐喂羊奶吃。1949年父母先随部队南下进川。那时,西康是一个省,我爸爸到西康后,整个晋绥三分区地委就变成西康省委、省政府的班子,只有书记廖志高是中央派来的,我爸爸任省委副书记。我妹妹就生在雅安,后来弟弟生在北京。我们兄妹一共五个。人家说我妈会生,一男、一女、一男、一女、一男。我就更幸运了,哥、姐、弟、妹一样一个,全齐了。

我是1950年初到西康雅安的,在那里呆了两年。我那时已经记事了,记得那时爱吃麻糖、醪糟。印象最深的是,我爸爸牵着我和我姐姐的手,一进省委大院的门,哨兵咔嚓一个立正敬礼。当时,我和我姐不肯去幼儿园,廖志高家的孩子和刘忠司令员的孩子也不肯去,怎么办呢,就在省委机关大院搞了个幼儿园,还布置有玩具、小桌子、小椅子之类的,幼儿园园长还专门来给我们指导,吃饭也打个铃什么的。

============================

============================

(0)

相关推荐

  • 去年我妈出轨了

     分分钟看"平民故事",全在这里了   去年我妈出轨了. 最恶心的是,我妈让我叫他"爸爸" 我从来没叫过 觉得别扭,我妈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非要让我去那个男人的城市 ...

  • 我受贿了

    "喂,三哥,晚上出去喝点呀?"不用说这又是我爸爸要准备出去喝酒. 又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刚准备下楼玩,就听到卫生间里传来细小的声音,我赶快跑到卫生间门口,趴在门上,听见了..... ...

  • 我爸喝醉以后感情真的很充沛

    本文来自豆瓣"豆瓣艾玛花园"小组丨 由豆瓣用户@买买提 授权发布丨 原标题:爸爸喝醉了有多yue-

  • 与爸爸有关的10件小事儿

    谨以这些记忆中的留存, 献给我的爸爸. 今天在我们一家三口的微信群里发父亲节红包,结果手气最佳的是我妈,我爸说他过个节就抽中这么点红包,心里不平衡了,所以我写下这些记忆中的细枝末节,希望能安慰到他,哈 ...

  • 山西籍子弟的口述史(2)-寄宿中的少年时光

    =========================== 秦晓,1947年生于山西,籍贯山西孝义,文革前为北京四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他出身于一个红色家庭,小学和初中在干部子弟寄宿制的北京育才学校受业 ...

  • 《1963:变革之年》|作为一部口述史(2396字/6分钟读完)

    作者:杨楚佳 校对:LIT.CAVE编辑部 <1963:变革之年>一共分为八个章节,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从 1963 年初到 1963 年末,串联起了当时的年轻人们从无名之辈到成为偶像.标杆 ...

  • 读书札记二则 || 读刘家和《丽泽忆往:刘家和口述史》一书和王宏志《作为文化现象的译者》一文

    札记一 链接: 我在不断开拓自己视野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眼界都必然是有限的.像我理科这个情况,想要做到学术前沿是不可能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如何把我们所学知识转换成为能力.知识是零散的 ...

  • 【梨园训诂】“口述史”与“文献史”的辩证——由《菊坛旧闻录》说开去

    <菊坛旧闻录>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台出版的一部"回忆录"式的文集,作者丁秉鐩,他是60年代台湾广播电台主持人.这部著作1995年10月由戏剧出版社再版发行,可谓海峡两岸 ...

  • 口述史采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9-02-17 06:30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口述史采访是口述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口述史学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存留于人们脑海中的有价值的 ...

  • 《事林广记》之后集,文籍类经子史

    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七[后集] ○文籍类 [经 子 史] 经史述作 上古之世结绳而治,自龙马负图,伏羲视河图而画八卦,神龟授书,大禹因洛书而阐九畴,文籍之生盖始,诸此河图洛书,实出于天,六 ...

  • 上海女子约会口述史:我用约会对抗996。

    Hello,我是夏萌人.   去年,在爱情课题上做个人年终总结时,我发现,自己一整年下来竟然收集了十几段精彩的都市约会故事.   996 的工作节奏,是一件时常会让我感到沮丧的事情.而那些保持约会的日 ...

  • 杨洋:和可爱的人交朋友——宁宗一先生口述史读后

    6月4日傍晚,收到宁先生寄来的新书<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我欣喜万分,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一个教书人的心史:宁宗一九十口述>,宁宗一口述,陈鑫采访整理,中国大百 ...

  • 山西籍女高音芦秀梅,请谈谈她的好

    ★ 前言 ★ 芦秀梅,是这位女高音身故时候传媒给出的名字,这个名字也曾出现在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唱的出版物里,不过她活跃在歌坛的时候,多写作"卢秀梅". 芦秀梅调入北京是在上世纪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