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想入仕?可以不走寻常路
大字青帘卖官酒,莫辞注玉更倾银。之前也介绍过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如察举、任子、功次等,当然也有些不寻常的路数,即卖官鬻爵。
秦朝建二十等爵,汉承秦制。顺便介绍下这20个爵位:第一级爵位为公士,剩下以此类推,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其实在秦始皇时期就有用粮食换取爵位的操作了,天下出现疫病,秦始皇就下诏:百姓只要缴纳1000石粟米,即可升一级爵位。
“始皇四年,天下疫。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代也是有样学样,汉文帝刘恒时期,就采纳晁错的建议,百姓同样可以通过缴纳粮食晋升爵位,600石可以升到上造,4000石升至五大夫,12000石为大庶长,就差封侯了。汉景帝刘启时期,对于选官有了经济要求,家财超过10万者才能为吏,这就限制了很多出身贫寒者,堵住了他们的上升途径,所以后来又放宽到4万。
汉武帝刘彻时期,也效仿先辈,下令官吏出600石就可以升任郎官,西汉时期称卖官鬻爵为“纳赀”。董仲舒就看出来这种做法的不妥之处,他批评通过纳赀为官的郎吏,大多只是家资殷实,而不是有才能。汉成帝刘骜时期,也鼓励百姓缴纳谷物赈灾,动辄几十万石的粮食,可以换取爵位、官职。相应地,汉安帝刘祜时期,吏民也可以靠着缴纳钱财、粮食,出任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夫等官爵。
通过这种途径入仕者,汉文帝时有张释之,汉武帝时有司马相如,都是缴纳巨款入为郎官。不过在汉末以前,卖官鬻爵并不是常态,大多是遭遇灾年,朝廷需要缓解经济压力,才采取的临时措施,以这种方式入仕者,很容易被其他人轻视,因而难以升迁。
到汉桓帝刘志这,就变成了赤裸裸地“卖”字,关内侯、虎贲、羽林等官爵均在他的买卖清单上。汉灵帝刘宏时期,就更变本加厉,已经有了专门的卖官场所,大小官职明码标价,二千石官职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还很人性化地考虑到了名望问题,德行符合官职者只用交三分之一,德不配位就是原价。
崔烈已经成了典型例子,身为冀州名士的他也出500万钱买了太尉,为此刘宏还很懊悔,觉得自己应该开价1000万钱,而崔烈的名声也因此一落千丈。至于崔烈的继任者,就是曹操之父曹嵩,依然是花钱上位。刘宏规定有钱的优先安排,没钱的也可以先上任,但是要加倍交钱,作为皇帝也不怕有人赖账。
此外,刘宏还巧立名目,派人征收修宫钱,缴纳钱财者可以考虑升迁,不缴纳的要么自杀,要么被免职,如刘陶、羊续都拒绝出钱,这个“修宫钱”一直到司马直以死相谏,才暂停收取。
怎么说呢,司空见惯浑闲事。
曹操体重:你知道曹操的体重是多少吗?
屯田:曹操:来聊聊屯田那些事儿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