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腊肉飘香年味浓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冬至一到就数九,许多家庭就开始忙年了。 “仲冬天气肃凤霜,腊肉腌鱼尽出缸,生怕寒潮收不尽,天天高挂晒台傍。”这是故乡晒腊货的真实写照。前不久,我做了个小手术,医嘱尽量少吃咸菜和腌制品,先生嘱咐,今年不再做腊鱼腊肉了,随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仍能闻到记忆中腊鱼腊肉的香味。
从我记事起,奶奶每年做腊鱼腊肉的时候,我就伴着。那时吃肉凭票供应,除了队里杀猪或者过节,父亲会用肉票去食品割点肉,平时的餐桌上是不可能见到肉的。人们都把肉票攒着,省下来过年。因为那些肉票有期限,再加上用票买肉便宜些,因此每年年末,人们就会用省下来的票,把肉都买回来,加上队里杀猪分年肉,相对于平时,那就相当可观了。那时没有冰箱,为了了方便保存,除了留点新鲜肉团年,其它的就都做成腊肉了。
每年队里分肉的时候,我必定是父亲的跟屁虫,父亲把肉提回来之后,放在大木盆里,我就围着木盆挪不开脚,不住地拍着手:“好多肉!好多肉!”多年后,父亲仍笑我:“我俊小时候几喜欢吃肉,恨不得拿把刀跟在猪后头赶。过年的时候,看到人家的肉买回来了,就在那里双脚起,双脚落,哭得好像人家都把肉买光了一样。”我已不记得父亲当时说这话的表情了,我想他大概是感叹如今日子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艰难了吧。
奶奶在盆里翻动着,拿起一块肉,放在那个上面有铁丝提手的簸箕里,我知道那是留着团年的。父亲把它挂在房梁下面的挂钩上,这样老鼠就不能偷吃了。继而,奶奶从碗柜里拿出父亲从合作社买回来的盐,那盐用黄色的纸袋装着,上面还系着麻绳,印象中奶奶叫父亲买盐,总是叫“包点盐回来”,大抵是因为这个吧,多年后偶然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这样的包装,心里总不免泛起莫名的温馨。奶奶把盐倒在砧板上,那盐一粒粒晶莹透亮,像冰糖一样,我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塞了一颗嘴里,结果咸得掉泪,“你以为是冰糖吧,是呗?”奶奶转身到水缸里舀了一点水让我漱口,这个偷盐吃的故事,也被笑了好多年。
奶奶把盐锤碎后,均匀地撒在肉上,让肉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盐包裹着,然后把撒了盐的肉码在瓦钵里,为了让盐彻底入味,几天之后 ,奶奶会把瓦钵里下面的肉,翻到上面来。大约一星期后,那原本鲜红的瘦肉变成了暗红,油光水滑的肥肉变得卡白,当瓦钵里出现些许带着淡红色的盐水的时候,腊肉就腌好了。剩下的就是晒肉了,晒肉,最好是阳光普照的日子,但是只要不下雨,吃过早饭,奶奶用温开水把它们洗净,用绳子一块块穿起来,放在太阳下曝晒,这个过程称作起卤。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肥肉油亮透明,瘦肉变成了褐色,连肉皮都变成了金黄诱人的色泽,肉香带着太阳的味道扑面而来,腊肉就晒好了。此后,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奶奶就会操刀割下一块,切成片跟大蒜、苕粉皮、芹菜或者豆条等等分别做成菜,味道都很好,那大蒜、苕粉皮、芹菜、豆条等等也会因为有了腊肉更别有一番风味。
奶奶做得最多的是大蒜炒腊肉。奶奶把腊肉切成片,用温水洗净,把大蒜切成段,待锅里的腊肉炒出油后,再把蒜段放进去,不消片刻,一盘色泽鲜艳的大蒜炒腊肉就成了,吃一口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不塞牙,真正是“一家炒肉百家香”。在黄梅这大蒜炒腊肉也算是一道典型的家乡特色菜。
后来,我长大了,每年腊月,邻居们做腊肉的时候,我也会做。听他们说要加入花椒,还要把盐炒热,而我却一直根据记忆里奶奶做腊肉的步骤,摸索着做着腊肉,渐渐独树一帜,秉承了奶奶的腊肉味道。每年吃腊肉的时候,总会想起我的小脚奶奶,想起儿时跟奶奶一起做腊肉的温暖画面。
如今又是腊月,家乡的腊肉早就在风中飘香了,那香味里蕴藏了多少岁月的醇厚,那香味是游子们心上一缕永远也抹不掉的乡愁……
作者:程俊 黄梅县实验小学教师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