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丨红颜玉殒英雄泪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是虞姬在自刎殉情前吟诵的一首五言诗,也成为这位秦末汉初绝代佳人的千古绝唱。那么,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绝世容貌如何?虞姬为何要在那时那刻拔剑自刎?这首五言诗反映了虞姬当时怎样的心情?历经两千多年的沉淀,真实的细节早已掩藏在历史帷幕的深处,而这首《和垓下歌》却得以流传至今。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据有关史料记载,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美丽,其舞姿也飘逸洒脱,双剑挥舞,如行云流水。公元前209年,项羽帮助叔父项梁起义反秦,虞子期是项羽军中的一名战将,虞姬是虞子期的妹妹,这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爱慕年轻勇猛的项羽,甘愿一生跟随他南征北战。巨鹿一战,项羽声名远播。不久入关,自立为西楚霸王。在连年征战中,虞姬与项羽形影不离,感情甚笃。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开始一决雌雄,几经博弈,项羽被刘邦兵困垓下。几番突围失败,兵孤粮尽。楚营里的将士夜晚又听到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纷纷逃跑。项羽看见大势已去,心如刀绞。他与虞姬饮酒帐中,不由悲伤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声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看到项羽如此悲伤,虞姬凄然拔剑起舞,含泪唱起《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唱罢,拔剑自刎。虞姬的香消玉殒,让项羽悲痛万分。仓促间,他草草掩埋了虞姬。随即,项羽率领八百轻骑连夜突围,一直被汉军追至乌江,乌江亭长劝项羽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却“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然后,率领二十八名江东子弟兵执短兵器和汉军来回拼杀。最终,项羽无法突围,自尽于乌江边上。项羽和虞姬双双自尽便给后世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凄美故事。
有人说项羽和虞姬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是楚国贵族,秦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虞姬嫁给项羽不久,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即位,秦二世的残暴,引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血腥的军旅生活。作为妻子,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跟着项羽冲锋陷阵。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汉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男人。他对虞姬的爱情,成为民间传说中的一段佳话。相传,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以表对虞姬的忠诚。
刘邦得势后,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染血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黄白分明的花朵,分外显眼,人们为了纪念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在安徽省灵璧县垓下村周边,每年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生长着“虞美人”,人们说,这是虞姬阴灵不散,化作鲜花,等待英雄归来。
这令天地动容的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代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之一。作为一个奇女子,虞姬为心爱的男人殉情,可见她对爱情的忠贞,这从《和垓下歌》中可窥一斑,虞姬深知刘邦的为人,项羽兵败后,她担心自己成为汉军的俘虏,那样,就会惨遭刘邦蹂躏。“贱妾何聊生”一句,真实生动地反映了虞姬处于生死之际的复杂感情。而虞姬这种宁死不屈的坚贞,被清朝一位诗人演绎得淋漓尽致:“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虽然,从政治和军事方面来说,项羽成败军之寇,刘邦为胜者将军;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上看,项羽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让无数后人感到,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人性光辉。尤其与缺乏诚信又花心好色的刘邦相比,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这也许就是虞姬宁死不入汉宫、不愿成为刘邦战利品的真实原因吧。
作 者 简 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