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1个亿的市场终端费用,该怎么投才能保证产出?

如果给你1个亿的市场终端费用,你会怎么投放?
在快消品领域,除了C端消费者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用户外,最重要的便是线下非常传统各种终端门店。单单夫妻食杂店,在中国就有近500万家,再加上卖场便利店等,差不多600-700万家零售终端。
这些零售终端,本身就是一个生意主体。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品牌商,都要考虑对其投资,期望让零售门店卖更多自家的商品。说到投资,必然带来一个话题:该怎么投资?
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效益最大化,是每个经营者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作为管理者,老板要求拿下全国市场,但只有1个亿的费用。你不能说做不了。

做事就是在钱不够的情况下做成的。如果钱可以无限制的话,那就不是企业经营了。
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们不应该服务门店吗,为什么要管理?如果单纯服务,其实就是在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每个门店都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有些门店产出很低,对企业的贡献度很小,要求却很多。
所以基于不同门店贡献度和企业的资源有限性,任何一个经销商,或者品牌商都要做“客户管理”而不是做客户服务。
客户管理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分层管理”。举个例子,近期发生的新冠肺炎,刚发生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症轻症疑似的病人都进医院就诊,乱的一塌糊涂。但2月初,针对发病患者,便开始做“分层救治”了。疑似病人,指定宾馆隔离;轻症病人,进方舱医院观察;重症病人,到火神山医院救治。最后疫情慢慢开始好转,确诊病例逐日下降......
本篇就“终端门店客户的分层管理”为主题,谈谈如何将1个亿,花在刀刃上,确保效益最大化?
1.终端客户如何进行分层?
2.如何保证投入产出比>1?
3.乡镇客户如何做分层管理?
-01-
终端客户如何进行分层?
分层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你的资源和匹配的客户数量。
1个亿的终端费用,投入多少客户数。是30%,还是50%?费用是企业掏的,客户数量需要管理者确定。
如果我们将总客户数划分为4个档次。前3档可以是既服务,也投费用;后1档只服务不投钱。具体比例数根据每个企业的市场覆盖度和人力资源情况去匹配。
对于已经有客户资料的企业,可以根据上一年的历史数据进行筛选,比如计划对投资回报1年在2万以上的客户,或者对现有客户的前40%进行投入。
另外,针对计划新开发的市场,销售数据是没有的,但一般可以拿到地方市场的终端客户基础资料。根据业务人员服务的精力,匹配客户数以及目标网点数。
确定客户数后,第二步便是将目标投资的终端客户进一步分层。具体操作如下:
1. VIP客户(8%-10%
VIP客户顾名思义,最核心的客户。与企业签订的是战略合作,年度协议的形式。典型的如区域连锁网吧、区域连锁餐饮/超市,以及类似地方的知名工厂等。
这些头部客户投入的资源,不简简单单是投冰柜、抢占冰柜第一陈列位,而是要360°全方位的服务,比如定期的高层会面交流,线上资源的互换宣发。甚至可以派中高管给这些区域客户提供线下的分享培训课程等。
2. TOP客户(12%-20%
签署TOP协议,相对固定费用投放。根据客户类型的情况,也可以进行个性化设置,比如马路边上的小超市100元/月,校园超市1000元/月。
没有全方位的资源投入,只会锁定特定项目,比如SKU数、地堆、冰箱位置等,具体细节会根据门店的实际情况,在协议条款中体现小细节。同时,针对TOP会设定每月生意指标,比如每月不低于1万元的销售额。
3. 小TOP客户(20%-36%
针对小TOP客户,没有生意指标要求,要求做好相应的协议要求就可以。即使再差,一个月一箱也没有进,也支付约定费用。通常小TOP客户的费用也比较低,50-150元/月。
这类门店相对来说,生意弹性不大。一个月饮料销量非常有限,即使给再多钱,提再多要求,销量幅度并不是太大,周边的客流量有限。这是客观环境导致品类销售容量的问题。
其他的接近40-50%的终端客户,不做投资,但会服务。因为本身一线业务代表是按区域按线路拜访,走过路过,有长尾效应。叠加起来对生意的贡献还是挺大的。做一些简单的拜访和服务工作。顺带做一个类似“小套餐”的销售。两箱常规畅销品,再一箱常规品,3箱折扣5元的活动。(备注:这里的套餐折扣费用,属于销售费用,非市场费用)
-02-
如何保证投入产出比>1
当然,可能会有人疑惑,如何保证投入产出比是正的。因此,分层管理下还有一套“流动制度”。
针对TOP客户,3个月“清理1次”。
比如3个月内都没有达成指标,或者3个月在执行项目检查过程中都是不合格的,会有预警期(缓冲期)。办事处人员实地了解情况汇报解释。若依然如此,剔除。
对于小TOP客户,一般是1年流动一次。
当然部分地方经销商计划做得好,可以考虑1年做2次清理。另外,对于小TOP客户如果全年销量可以达到TOP客户的销售收入要求,则第2年直接签TOP客户协议。提高投资,但相应提高要求,设定生意指标。
针对VIP客户,一般情况下不流动
因为这些VIP客户本身数量不多,且都是一眼就能够确定下来,比如在地方市场万达电影院营业,不用考虑,直接进入VIP客户。这类客户一般是一店一策,没有标准协议,比如与富士康工厂内的门店合作,资源的多少是要双方坐下来,在谈判博弈中确定下来,甚至是前期不考虑是否盈利。
流动制度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整体的投入产出比为正同时,针对日常销售过程中,无法为正的情况,我们要求业务人员进行“溢价产品的铺货”。
比如为一个小TOP客户投资了100元,但因为没有生意指标,可能某种原因无法挣回来。此时,我们会要求一线业务人员铺高价值的产品。因为有100元的投资,所以客情应该还可以,让老板进3箱新品,新品毛利空间相对较高,通过新品的进店,基本能保证整体的投入产出比。
备注:上述提到的生意指标针对的是“畅销品、老品”。在不能保证投入的金额能挣回来时,通过“客情投资”导入少量新品做平衡。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当下快消企业推出的新品,越来越细分化了。不再像过去,推出一款新品,可以卖给所有消费者。现在推出的新品,都有目标的用户画像,针对用户画像,做精准铺货。
-03-
乡镇客户如何做分层管理?
现在越来越多的快消厂商,都意识县级、乡镇市场的重要性,也都在倡导“下沉市场”。关于市场费用对下沉市场的投放,同样是符合“分层管理”。
但乡镇市场的客户分层相对城区市场,没有那么复杂。快消品售点的密度,一般是按人口来推算的。所以针对乡镇市场,可以直接用人口来做指标和地方办事处经理摸排调研(镇上业态、经济水平、售点情况等),直接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特殊环境或特殊市场,再做微调。
一般来说,A类镇是按照城区的分层标准来执行,但没有VIP客户,主要以TOP、小TOP客户为主。核心动作是陈列、堆箱以及冰箱位置,和部分消费者活动;B类镇只有小TOP客户。
针对乡镇市场,需要重点说明一点:乡镇相对城区的市场特性有所差别,如果按全年周期来看,城区市场的销售是非常平缓、稳定的。但在乡镇市场,会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尤其是在端午、中秋、元旦、春节传统节日,返乡高峰会带来销售的井喷。抓住节点,做专项费用投放,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总结:
以上便是客户分层的管理逻辑,它不仅仅适用于快消厂家,也适用于有自主经销能力的经销商。对于快消厂家来说,要直接投入费用到终端门店,其背后要求有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匹配费用的执行、费用的检核。
对于有自主经销能力的经销商来说,客户的分层管理相对更加容易,不仅仅有过往的真实销售数据,精准投放。同时,对应的“流动制度”也能缩短,规划到季度、月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费用使用效率。

作者简介:潘利华,太古可口可乐销售运作经理,得到大学第零期学生。15年以上的可口可乐销售管理经验,熟悉快消品市场布局,策略制定,团队管理。善于市场洞察,善于团队激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