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高分的通俗心理学杰作:你有多成熟,就有多少爱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真爱的目的永远是促进心智的成熟 | 第1660期
今日豆瓣评分8.4分,78493人评论
关于书: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开篇语。《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我们可以经历一系列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在本书里,斯科特·派克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自我反省,对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从方法、动力、阻力和终极力量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辅以大量案例。贯穿全书的,是无处不在的对人性的理解和激励。
金句必读
悦读者
推荐
前几天看到一个段子:疫情期间家里蹲,会炒的菜都炒了好几遍了,只剩下吵架了。真的是这样吗?长时间的相处,是越加甜蜜还是吵闹怄气,取决于你会不会真正的爱。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一个人就要让他独立,如果你的行为阻碍了他们心智的成熟,那就不是真爱。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里面提到了三种我们要避免的爱,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种爱:本能驱动的激情之爱
在派克看来,凡是不以心智成熟为目的的爱都是耍流氓。
这一棍子下去,不知道要打翻多少爱的小船。
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
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
比如激情之爱,大家正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派克说醒醒吧,那哪里是爱,那是本能,那是性冲动。
本能的东西,不要说人了,其他动物都会,又不花力气,怎么能算爱呢?
不仅如此,派克甚至说,这样的激情之爱是心智的退化,是自我界限的短暂崩塌,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激情退去之后会惊呼:天啊,我怎么会爱上这样的人!
不过,派克也特别声明,虽然激情之爱不是真爱,也不是真爱的先决条件,但是人们还是可以在激情之爱的碰撞下,点燃促进双方心智成熟的真爱之火。
第二种爱:自我牺牲的自私之爱
《少有人走的路》里,说到一个牧师的故事。
牧师带着全家人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的妻子患有慢性抑郁症,两个儿子大学辍学,整天无所事事。
牧师和家人住在郊区,尽管他非常讨厌进城,一坐歌剧院里就会打瞌睡,可是每个周末,他都要陪妻子进城区听歌剧。
他的工作负担沉重,然而只要回到家里,他就会扮演一个“好丈夫”。
牧师不恰当的爱,曾接近受虐狂的地步。
受虐狂有一种错误观念:他们一厢情愿,把自我牺牲当成是真正的爱。
其实,他们的潜意识蕴藏着更多的恨,并渴望得到发泄和补偿。
自我牺牲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动机是为他人着想,但他们真正目的却是为了维护美好的自我形象或人设。
同时,自我牺牲的人,还带着一种隐性索取心理: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要领情,你要感激我哦。
一旦对方“不领情”,你就会心态失衡。
你的付出甘之如饴,对方所得才会归于欢喜。
第三种爱:失去自我的依赖之爱
还有一种是以依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爱。
这种爱比较隐蔽,拒绝自我心智的成长。
每个人都有依赖心理,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依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被依赖控制了的话,那就是病态的依赖。
病态依赖的口头禅通常都是:“没有你,我活不下去了”“没有你,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话听起来很像是爱,但实际上是一种寄生关系。
由于在依赖的过程中,心智不是成熟而是退化,所以会越来越无法忍受孤独,在失去依赖的对象之后,要么寻死觅活,要么会在短期内依赖上其他人。
激情之爱不是爱,自我牺牲不是爱,病态依赖不是爱,这不是爱,那不是爱,请问到底怎样才算爱呢?我们来看派克的答案:凡是真爱必然促进心智成熟。五色图书,五彩人生,祝你得多多的爱,享更广阔的自由,周四白色思考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