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锋丨走西峡(散文)
西峡近在咫尺,我却因种种原因至今没能前去一睹其风采,这对于常常自诩为喜游山水的我真是莫大的讽刺。终于在今年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我约上朋友了却了游西峡这个多年的夙愿。
我驱车316国道至江洛镇,与朋友汇齐后转205省道,过泥阳镇,横穿成县县城西行约十多分钟便到了天井山山麓鱼窍峡中的西峡风景区。景区南北两山夹持,狭窄处不足十米,东西长十余里,号称十里长峡,有东西两大门供游人出入,我们自然是从东人口直入鱼窍峡。
进入峡谷,竹林葱葱,树木苍翠,林中的小道仅容一人通行,阳光透过树叶、竹梢洒落到朋友们的头顶和脚下的小道,斑斑驳驳,隐隐约约。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高歌,奔流不息的响水河流水从巨石上翻落,咆哮的水花奏响了迎宾的歌谣,顷刻间,酷热、烦躁、股市暴跌、楼盘油价疯长、还有那单位上杂七杂八的琐事全被习习微风吹到了爪哇国,我也忽然间明白了郑板桥为何独爱竹了。
走出竹林,眼前变得开阔起来,苍翠的青山围绕着响水河河水而走,碧绿的溪水顺着山势而流,河水在这里汇聚成一个个湖泊。蓝天白云下,青山层叠,绿树成荫,倒影水中,微风吹过时,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树就一起在湖水中晃动。亭、桥、廊、榭,巨大的水车,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真没有想到深处大西北的我们身边竟会有这样的美景,也难怪世人把我们陇南称作“陇上江南”。
人字瀑、德惠桥、躬身岩、怀耿亭、“耿勋摩崖碑”、“两颂亭”……手机的快门一次次按下,西峡美景和朋友们欢快的笑容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继续前行,峡谷突然变窄,南北两岸千仞悬崖如刀削斧劈般直直地矗立在身旁,令人有种如临深渊的感觉,非仰视不能见山顶。依崖栈道顺山就势而建,路过之处危峰突起,怪石嶙峋,狭窄处仅容一人手扶崖壁侧身才能经过,低矮处需躬身弯腰方可通行。脚下的激流击打着峡谷中奇形怪状的巨石,咆哮的水花直飞溅到脸庞、脖颈,凉爽中夹带着舒心、惬意。手扶护栏,俯身看去,只见谷深流急,水绕山环,谷低乱石遍布,有大有小,形态各异,水势随着乱石和地势的开合而无穷变幻。
行走间鱼窍峡到了,黄龙潭到了,怀英桥到了,西峡最美的景点最为著名的《西峡颂》藏碑处到了。西峡风景区之所以驰名陇上,就是得益于这通位于鱼窍峡黄龙潭南侧的《西峡颂》摩崖石刻。《西峡颂》,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峡颂》,俗称《黄龙碑》,与汉中《石门颂》、略阳《郙阁颂》合称汉书法三颂。《西峡颂》为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也是成县人文景观中历史最悠久之文物胜迹。名列同谷八景之一。东汉以前,同谷(今成县)至武都、秦州(今天水)的官道必经天井山山麓,山高林密,路陡程远,时有巨兽出没,过往军民客商常常因翻山而误了驿站宿头,苦不堪言。东汉末年,时任武都太守李翕率领军民在天井山山麓十里鱼窍峡中开山凿崖,架设栈道,打通了此“快捷”通道,方便了军民商旅的出行。为颂扬李翕太守的政绩,时武都郡下辨道(今成县)人仇靖撰文碑刻于此,碑文除记述李翕生平及屡任地方行政长官之卓著政绩外,主要记述其率军民修通西峡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表现的淋漓尽致,北面的悬崖至此猛向后收缩,形成一个圆形的山窝,峡谷中奔腾不息的响水河至此也顺势形成了圆形水潭,这大抵就是鱼窍峡的来历吧。奇特的是峡谷内处处流水均为碧绿色,而唯独此处溪水呈黄色,此潭为整个峡谷中最大的潭。据传说为李翕政绩所感动,曾有黄龙从潭内飞出升天,因此当地人便称之为“黄龙潭”。“黄龙潭”边建有一座拱形石桥,供游人南北通行,石桥上书“怀英桥”三个大字。原来这里还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九九三年三月,为抢救一名落水记者,杨世俊,一个普通的陇上工人,奋不顾身的跳进黄龙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成了《西峡颂》里的民族之魂。为纪念这位英雄,《甘肃日报》社在这里修建了这座石桥,起名“怀英桥”,以缅怀和铭记这位新时代的楷模和英雄。
怀英桥头,我双手紧紧攥住铁锁链,全身紧贴潮湿冰冷的岩壁,脚踩仅容半只脚面的石窝,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脚下就是深不见底的黄龙潭,稍不留神便有跌入深潭的危险。好在有惊无险,我终于来到了《西峡颂》摩崖碑刻前。碑刻建有保护亭,透过厚厚的玻璃,碑刻全文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碑刻结构方正美观,笔画舒展平稳,笔峰遒劲有力,独具风格。就连不懂书法的我看着也觉得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打开手机快门,遗憾的是有玻璃相隔,相片模糊不清。
沿峡谷继续上行,处处可看到古栈道遗迹,峡谷曲折蜿蜒,狭窄之处,两侧山崖紧紧相挨,似乎感觉山重水复身处绝境,却又有小径通幽,柳暗花明。山崖上,古木参天,老藤绕树,绿树层叠,苍松翠柏植根于山崖的石缝中,看不到一点土壤却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弄不明白它们是从哪里吸收养分和水分而生长的?更弄不明白它们是靠什么支撑着身躯承受风暴雨雪的袭击而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不干枯不翻倒,我不由得暗暗赞叹它们超强的生命力和大自然的天工巧夺。依崖栈道各抱地势,临空修建在悬崖上,曲折而漫长,远远望去有人行走在悬崖峭壁上的感觉。栈道原本只是供游人行走的通道,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一道壮观亮丽的风景线。更让人心惊肉跳的是在悬崖最陡峭的巨石峡处建有一座索桥(天井吊桥)跨越山谷,气势如虹,蔚为壮观,游人走过,桥面起伏摆动,惊吓的游人不敢移步。几个顽皮的小男孩故意晃动吊桥,朋友妻被惊吓的失声尖叫,在其父母和游人的呵斥制止下孩子们才跑下了吊桥。我手扶护栏不敢下看,咆哮的溪水仿佛要击跨脚下的悬崖,我不禁想一千八百多年前峡谷内的溪水不知要比现在汹涌多少倍,又没有现代化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在这样狭窄、光滑、陡峭、坚硬的悬岩峭壁上,建造这么长的栈道该有多么的困难,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智慧和魄力啊!我不禁为李翕太守们的勇敢无畏和聪明智慧折服了。
走过天井吊桥,过快的心跳还没有恢复到正常,双腿发软仍在瑟瑟发抖,好在过了吊桥有一大平台,建有休息凉亭,几位商贩在招徕生意,有卖水果的,有卖饮料的,有卖袋装小食品的,有卖洋芋搅团的,有卖山野菜面皮的……我一直认为景区的食品贵且难吃,但此时疲乏且饥肠辘辘的我们已顾不了这许多了,一屁股坐到小摊前要了盘山野菜面皮。那料想,一口面皮下肚我的看法立刻改变了。面皮柔软、滑溜、劲道、量大,山野菜花样繁多且可口,有蕨菜、核桃花、蒲公英、苦苣、荠荠菜……每盘仅五元,一点也不比县城集市上的贵。看来,乡下人做生意还是朴实、厚道的多。
吃饱了,养足了精神,我们继续前行。峡谷逐渐开阔起来,道路也平缓多了,再没有了悬崖栈道。沿路河谷中筑起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拦水坝,据说有潜流挑水坝,有堰流水跃坝,有S型堰流坝,有中波流水坝,有益流击水坝,有双弧堰流坝,有堰流滚水坝,有阶梯益流坝等等之区分,然而不学无术、孤陋寡闻的我们却看不出它们间的不同和门道,更领略不到其中的精髓。
不知不觉间西出口到了,朋友们个个遗憾满满,我同样是意犹未尽。说到今天的出游,大家一再感叹没有想到西峡的景色会如此美好、惊艳,的确是一个避暑消闲的好地方,今天算是来对了,值了。朋友们一再相约秋后红叶满山时再一起来领略领略另一种风味的西峡,我转身对着朋友们也对着西峡说,会的,秋后我一定会再来的。
2018年5月10日
作者简介:
杜锋,男,甘肃徽县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现就业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麻沿林场,林业工程师,喜游山水,爱好文字,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青泥岭》、《秦州文艺》、《天水文学》、《大森林文学》、《行参菩提》微信平台等,有作品入选多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