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姬传:《生死恨》与梅葆玖

梅葆玖《生死恨》

《生死恨》这出戏,是二十年前梅兰芳先生从北京移家上海以后创造的,也是梅先生晚期所创造的新戏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个剧本是根据明代传奇《易鞋记》集体改编创作的。

梅先生为了塑造韩玉娘这个人物,曾化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对于身段、表情,特别是唱腔都着重在性格的表达。二十年来,经过若干次的修改和丰富,才达到今天的水平。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过场和精简了唱词与道白。最重要的修改,是程鹏举、韩玉娘性格的合理化,这是综合多方面的意见,细致地逐步修改而成的。

梅兰芳《生死恨》电影

下面择要谈谈关手韩玉娘的唱腔演变的例子。为了适应剧情的需要,《生死恨》的前半出用西皮,后半出用二簧。第一场中箭被擒时的西皮散板,洞房内劝程鹏举逃回故国、御敌立功的散板、流水,以及遇见赵寻后持鞋所唱的哭头,都是梅兰芳先生在当年拍摄电影时改编补充的。这些变革更突出了韩玉娘的性格,加强了舞台气氛。逃出尼庵后所唱的快板,非常符合行路人心中惊慌不定的情境,与后面摔跌的身段也能够紧密结合。

“织机夜诉”一场是全剧的高潮,这一场使用凄黯的灯光和极其简单的道具:油灯、纺车,就显示一幅“孤灯夜织图”,使观众想象到韩玉娘当时的凄凉身世,同时运用适宜于悲剧的二簧各称板调——倒板、散板、慢板、原板来表达韩玉娘的抑郁孤愤心情,这些唱腔的创造是沉着苍凉,简洁朴素,不用花巧的,在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音节当中却透露出韩玉娘的刚强不屈的性格,使观众得到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梅葆玖《生死恨》

曾经有人说过,四平调适用于喜剧、对于悲剧是不甚相宜的,但《生死恨》这出悲剧里面,当韩玉娘临危的时候,对程鹏举所唱的四平调,却使观众掉下泪来。当年采用这个调子时候,曾有过一些小小争辩,梅先生和音乐工作者坚持这个主张,就对改编剧本一位朋友说:“四平调一样可以表达悲感的意境,但唱词最好用长短句,内容要求通俗有感情,才能创造出适宜于这种场面的腔调,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生死恨》这出戏,这次由梅葆玖同志演出了。葆玖从九岁起学戏,对于唱念的口劲,行腔出字的方法,经过许多位名师指导,在青年演员中是较有深厚基础的,特别是嗓音的清脆甜润,为观众所喜爱。解放后,梅兰芳先生不演《生死恨》,梅葆玖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艺术,在各地经常上演这个戏,颇受欢迎,同时也接受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不断有所修正。他说:“观众就是我的老师。我喜爱韩玉娘这个人物,这出戏虽然唱做极其繁重,我要更深入地把它演好。”这次在杭州再度演出《生死恨》,他希望听到观众的批评和文艺界的指正。

《许姬传艺坛漫录》

中华书局

1994年3月出版

京剧道场

(0)

相关推荐

  • 听郑光信老师唱京剧之《生死恨》上

    京剧<生死恨>是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前编演的一出新戏,故事说的是宋代金兵入侵,士人程鹏举与韩玉娘被张万户掳去为奴,并强令程.韩成婚.玉娘劝程逃回故国,张闻知大怒,将玉娘卖给商人瞿士锡.临别时 ...

  • 许姬传:一代花王筱翠花

    曾被唐大郎(云旌)誉为花王的筱翠花--于连泉同庚兄(我和于连泉.马富禄都是前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生),于1981年4月16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追悼会骨灰安放仪式.八百余人参加了追悼 ...

  • 许姬传:梅兰芳最后一次演出

    梅兰芳先生最后一次的演出是 1961年5月31日,这是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到西郊中关村为科学家们演<穆桂英挂帅>.那天,他在台上的声容光采是两年来的高峰,科学家们也都认为这是艺术欣赏上的一 ...

  • 许姬传:梅兰芳遗物纪事

    梅兰芳先生逝世后的转年,由文化部与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成立的"梅兰芳纪念活动委员会"于1962年8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办"梅兰芳艺术生活展览"45天,每 ...

  •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

    许姬传(1900-1990),祖籍浙江海宁,生于苏州,戏剧家.京剧史论家.梅派艺术研究专家:与军政要人及戏曲界.书画界名家多有交往.<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一书(中华书局1985年5月出版) ...

  • 许姬传谈《贵妃醉酒》:“没有扎实的腰腿功很难胜任”​

    <贵妃醉酒>是从昆剧支流的时剧<醉杨妃>脱胎而来,到清光绪年间,北京开始演这出戏,后来在演出上形成路三宝.余玉琴两派.这两位都是擅长花旦.刀马旦,因为这出戏有"卧鱼& ...

  • 许姬传:记拍摄《游园惊梦》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一九五九年,夏衍同志向梅兰芳先生建议拍摄<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由梅饰杜丽娘,俞振飞饰柳梦梅,言慧珠饰春香.梅先生表示同意. 文艺界欢度了一九五九年国庆节后,十一月上 ...

  • 许姬传:忆抗战期间及胜利后的梅兰芳先生

    我们万想不到梅兰芳先生这样意气风发.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家,竟以急性冠状动脉梗塞的心脏病与世长辞,这是中国文艺界和世界剧坛无可补偿的损失.<人民文学>编辑部知道梅先生南迂后和我相处30年,要 ...

  • 许姬传:我记新艳秋

    新艳秋(1910-2008) 前天<高唐散记>中提到新艳秋.华慧麟,非常感慨惋惜.我实在也怕写她们的事,鼓不起兴趣来,觉得粉堕花残,红消香杳,追想盛年,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qu ...

  • 许姬传:《洛神》的舞台演出与电影

    梅兰芳<洛神> 京剧<洛神>是梅兰芳先生根据曹子建所著<洛神赋>,同时参考明代汪南溟所著<洛水悲>杂剧以及宋人所摹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