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慧之路

人生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智慧”!
    大家不禁要问:“智慧既然如此重要,如何才能获得它呢?”这问题与前面的问题同样重要。扼要地说,要想追求智慧,方法不外乎读书、思考、阅历和直观。

首先,我们谈读书,自古以来,读书一直是启发智慧的共法。一个极愚笨的人,只要能努力读书,总有开窍之时。

书是古今作者心血的结晶,是思想的成果、经验的记录、情感的投射、世相的缩影。若能善用书籍,可以从中获取许多心灵启示,所以说读书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事。自古至今的才智之士没有不博览群书的,因此,要想启发智慧,第一件事应该是读书。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上,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古今作者为师,接受教益,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

时代愈后则书籍愈多,令人读不胜读,所以许多人为读书而烦恼,这是不能把握要领的缘故。善读书者将书籍分为“重要”与“次要”两种,而有所注重。再者,读书要读不朽之名著,因为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必是经过大众的长久鉴赏、批评而后被认定的,都是经过时代考验过的。所谓“开卷有益”应该是指这些作品而言,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放心去读,必然可以在智慧上获得增益。

有些人读书而无所收获,就半途而废,这是缺乏耐心、毅力;对于书中的道理,当面错过,入宝山而空回,非常可惜!读书,尤其读难懂之书,要用“缠”字诀,要能追究到底,不弄清楚、决不罢休。

其次,谈到思考。读书使人获取知识,有了知识以后,我们所该用心的就是思考。只有努力思考,才能融贯消化书中的义理。其实何止读书时须用思考,当我们待人接物,或面对人生难题之时,也得运用思考。

思考在求取智慧的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世界上卓越、睿智的政治家、哲学家、宗教家、学问家、教育家、科学家,哪一位不是同时具备思想家的身份,所以勤奋的思考可以开启智慧之门,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则容易陷于胡思乱想的境地,这是很危险的事。反过来说,纵然有渊博的知识,如果不用思考的功夫,则心中不能产生领悟,智慧又从何产生?所以思考之前必须读书,这是思考者所该注意的。

宇宙内的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中道理也是深奥难知的。如果我们须藉由思考来推求和领悟这些道理,就应该先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是非常密切、相互牵涉、互相影响的。当我们考虑某一问题时,应顾及到时空中的复杂因素,站在各种不同角度予以观察、分析。

如果在某一个问题上获得结论,并不能就此中止,尚须反复检查结论是否正确;善于思考的人应该最有勇气怀疑、否定自己的观点,在多次的怀疑与否定中,自己的见解不断得到修正、重建,因而日趋完善,智慧也因不断磨砺而愈益增进、发展。所以勇于怀疑与否定,可以说是思考的要领。

在思想的园地里耕耘颇为辛苦,成长期往往相当漫长,但它的果实却是丰硕的、甜美的。因此,思考虽艰难孤独,只要具至诚之心,终究都能攀登思想的顶峰。

读书与思考之外,尚有一个方法可以增进智慧,那就是阅历。阅即观察,历即经验。天下万物,一物有一物的理,有些理尚未被发现。因此,我们追求智慧不能全赖书籍,尚须仔细观察万事万物,从中去体悟真理。

经验意味着实践,读书是“知”的功夫,而经验是“行”的功夫。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及“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即是藉阅历来增进智慧。

启发智慧尚有一个至简至捷的方法,用不着苦读、苦思而能直接与真理契合,这个方法叫做直观。

直观是一种心灵高度的悟境,是超越五官和意识的感受,无论在西方或东方,都有学派主张以此法启发智慧、探求真理。如西洋哲学家谢零、柏克森;印度的瑜伽哲学;中国的道家老庄、佛教的禅宗、密宗,都或多或少地提倡直观。

易经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意思说,要想彻悟宇宙万物变易之理,必须要无思无为,停止一切念头与行为,达到寂然不动的境地,如此才能感悟、通达天下事物的道理。禅宗明心见性的功夫,讲求“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境智双泯,法我皆空。”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在于先安定心灵,清除如云如雾的妄念,达到空灵之境,以开显心灵的本来面目,证悟宇宙万物的本原,进一步从运用心灵的智光彻照一本万株的物理、事理、心理和一切众相差别。

直观的功夫在理论上虽说是至简至捷,其实其难度超过读书与思考;若无适当的师长指导,很容易走入岔道。因此,一般人反而不敢轻易尝试。不过,现代人所推崇的《西藏生死书》中,有关于“心性”的论述,可作为修炼直观的参考。

读书、阅历、思考与直观,都是追求智慧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中,又有一个共同的基本修养,那就是“定静”的功夫。

心不能定不能静,则无论读书、做事、思考与直观,都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可言。因此,智慧也无法开显出来;反之,心能定能静,则如水中污浊得以澄清,水波得以止息,那么水中之物便清晰可见,水面上更有明显的映影。犹如镜面无灰尘遮盖,镜子能使镜前之物丝毫毕现。所以古今中外的哲人,都很注重“定静”的功夫。如《大学》讲“正心”,又讲“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定静”乃是人生的基本修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