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角度聊聊李世民

伟人在点评中国古代皇帝的军事能力时,把李世民排在了首位,所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评价可谓相当高。

当然伟人这样说的,是因为两人英雄惜英雄,两人的军事理念相同,都善于以弱胜强,都是善于把握战机的高手,也都是运动战的大师。

李世民军事生涯四大战役:浅水原二战薛家父子,柏壁大破宋金刚,虎牢关一战擒二王,河北初胜刘黑闼。其中有三场是靠对战机的精准把握而发起的绝杀战。

首次战役浅水原,李世民与西秦对峙,与对方拼后勤消耗,耗到对方心浮气躁,然后派梁实诱敌,再用庞玉出击,等双方对拼的差不多。

李世民亲率数十骑冲阵,大败西秦将领宗罗睺,趁着敌军败退,李世民率兵一路追杀,直接把西秦打到投降。

对峙两月,解决问题就一战,耐心等待+果断出击+斩尽杀绝。这就是李世民的军事风格

第二次战役柏壁破宋金刚,先占柏壁,堵宋金刚西进之路,然后又是对峙消耗。期间两次派兵在美邑川和安邑伏击尉迟敬德,断宋金刚粮道。

终于柏壁对峙半年后,宋金刚粮尽退兵,李民果断带兵出击,一日八仗,追击两天,三天不卸甲,大破宋金刚主力,生擒尉迟敬德。

对峙半年,解决问题就一战,还是耐心等待+果断出击+斩尽杀绝。

第三次战役虎牢关之战,公元620年,李世民出征洛阳,打王世充,鉴于洛阳城高墙厚,李世民先易后难,围点打援。

先扫清洛阳外围据点,将洛阳变为孤城,然后围困洛阳,河北窦建德率兵救援。

李世民兵分两路,一路围困洛阳,李世民亲率另一路抢占虎牢关,堵住窦建德大军的前进之路。

双方又形成对峙局面,李世民与窦建德对峙一月,待窦建德大军出现破绽,阵型大乱之际。

李世民率领大军出击,直奔窦建德大营,追杀三十里,活捉窦建德,然后回兵取洛阳,一战定河南河北。

出征一年,与窦建德对峙一月,解决问题还是只有一战。

当然我个人认为还有一场隐形战役能啊把李世民的军事风格展现出来,就是玄武门之变,按史书上所记: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向李渊告密,说太子齐王与后宫妃子有染。李渊答:明日招他俩询问。

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先率人马埋伏于玄武门。等太子齐王上朝,李世民果断动手,先杀太子建成,后杀齐王元齐。

然后让尉迟敬德披甲持刃带着太子和齐王的人头去见李渊。

李渊见到这个情形都吓懵了,问群臣该怎么办?群臣答:把大权给予秦王就行了。

李渊也知道大势已去了,所以将大权交给了李世民,并写下赦免诏书免了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一众人等的罪。

等做完了一切,李世民跑到李渊跟前声泪俱下,父子演了一出和好如初的戏。

要知道从武德7年开始,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争斗越发激烈,李渊甚至提议过然后李世民去洛阳自建天子旗帜,看得出李渊不想让兄弟再斗下去,知道再这样斗下去早晚出事。

到武德9年,形势对李世民越发不利,尉迟敬德一度被下狱,程咬金被外放,杜如悔和房玄龄被控诉。

李元吉甚至动过要把秦王府众将全都纳入自己麾下的想法。到这步,李世民已经退无可退,开始谋划动手。

当李世民决定动手,他那个军事风格又发挥的淋漓尽致,先埋伏设套,干掉太子和齐王。

再让尉迟敬德拿着二人人头出面见李渊,设想一下,如果李渊不全然,尉迟敬德会干啥?

等权力到手后李世民自己再出面收拾局面。与太子斗争对峙三年,解决问题就一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致对手与死地,耐心等待+果断出击+斩尽杀绝。

考虑到李世民搞定这一切才28岁,而且李世民还不是那种面如冰霜,心如铁石的人。相反这个人好动,易怒,极易动感情。

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压抑着自己的内心的感情和年轻人的热血,跟对手拼耐心,可见这个人的意志力有多可怕。

如果实在不理解,就想想你每次都想那啥的时候,然后自己生生把欲火压下去的感觉。

所以这就是李世民的军事风格,既不会一味的防御,也不会与对手做过多的缠斗。对他而言,前面的耐心等待,是为了等待时机积蓄力量,确保在战机出现给对手致命一击。

说句题外话,在当今的影视作品里,能把青年阶段的李世民演好的的,我至今还没看到,主要李世民年轻时的经历太牛逼了。

一般这个年纪的演员刚才学校出来,很难复制他的履历,然后演出那股劲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