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时光 | 江北城的河街
重庆文化主题书店
第691个故事
江北城的河街
作者:严邦本/摄影:戴前锋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说到江北城,人们自然会想到江北正街。其实旧时的老江北城,最热闹的地方是河街。
老江北的河街,从长江边的打渔湾河街,觐阳门河街,到嘉陵江边的大板桥河街,刘家台河街等。几乎有码头的地方就有河街。但最热闹的地方是打渔湾河街了。打渔湾河街在江北城哪个地方呢?它在长江边东升门下面,从下游梁沱、土地滩、打渔湾、楊家溪到上游汇川门河边的木关沱。大约几百米长。这条河街汇集楊家溪,打渔湾,木关沱三个码头。大河(重庆人喜欢称长江为大河,嘉陵江为小河)来的船都会在这三个码头上下货物,过夜,购买续航的生活必须品。久而久之人气渐涨,在城里摆摊,开店的纷纷搬到河街,加上本码头的船工,力行帮的搬运工(旧時称搬运会社叫力行帮)和土地滩的扯船子(旧時称纤夫为扯船子或叫拉滩的),他们是码头上最辛苦,最底层的人,他们是脚蹬石头手抓沙,为儿为女把船拉,一条汗帕子捆在腰上,不穿衣服裤子,赤裸裸的古铜色皮肤,还有城里吆下河边耍的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热闹的河街。
江北城保定门临江民居
大河,小河来的船,枯水季节多到几十上百只船,船工几百人,有下船买東西的,喝茶喝酒吃飯的,茶馆听评书,听玩友的(旧時川戏票友在茶馆唱川戏叫打玩友)。那时河街没有电灯,孬店子晚上点的亮油壶,三头的,吊在店顶上和店门前,好一点的店子吊的电石灯,大的店子则吊上煤气灯,满街的吆喝声,锣鼓声,划拳声响彻河街。硬是热闹非凡。
河街最热闹的地方是茶馆和酒馆。其中《F徳一茶馆》是船工和城里人常去的地方,门口摆着一个大水缸,下部开个孔,装上一水嘴,底部放一层鹅卵石,上面盖一块棕垫,再在上面舗一屋河沙,再舖上一块棕垫,大约占了一半的空间。从河边担上来的水,倒入缸里进行过滤,用它泡出的荼,纯正没有异味,很受茶客亲睐。茶馆每天都有说书的,打玩友唱川戏的,卖香烟瓜子的小贩,天天也来凑热闹,又做了生意,又可以听不用花钱的评书和玩友。
海意 摄
再说酒馆,其中《慢慢绵》酒馆人气最旺。船工们经过了长途劳累,到江北码头停靠,也是放松的时候了,三、五人一桌,划拳打马,拳数大多带有浑段子:一根槁杆粗又长,两块堯扁嘿实槁,三个婆娘等到起,四更回家就上床……。个个嗨吃嗨喝,好不欢喜。船工戏称他们是死了没有埋的人,江河浪高水激,滩多漕窄,说不定哪天船翻人亡,特别是遇到激流险滩,就是儿在把舵,老汉在拉船,儿子也要日妈连天的乱骂乱吼。俗话说,推船的人是忤劣找来笑和吃(唱戏的人是笑和找来忤劣吃,在台上夫呀妻呀,儿呀爹呀的戏一完各回各的家,叫叮叮猫吃屁股,各人吃各人,哪有船工们那样笑和),确实不假。能在河街上开茶馆,酒馆的老板,在码头上也不是一般人物,他们也有船,也请有船工,都是“帮派”之人。河街还有许多的面摊和饭馆,各有各的特色菜品。也有跑摊的,卖烧腊的,卖鸭杂碎的,卖“水八块”的,卖炒米糖开水的,卖梆梆糕,卖冲冲糕的,应有尽有。旧時打渔湾,楊家溪码头有驳船帮和艄船帮,各有各的把头,下面又有多个干事(解放初称伪把头,伪干事,大多遭处理过)。大、小河来的船要先拜把头,拿言语,送点礼物,表示友好,免生枝节。
当時的河街分上,下河街。上河街靠外城墙,叫顺城街,下河街在河边石滩上。下河街的店子每到涨水季节是要搬迁的。夏季涨水河街被淹,他们就歇业,一般都搬到城墙上面去,有的还搬到体仁堂小学去(旧時叫潮音寺小学)。
网络图片 侵删
打渔湾碼头有時也停靠一些洋船(旧時称轮船叫洋船)。船员一般不下船吃喝,他们船上生活很好,吃喝不要钱,月底还要分点米呀,面呀,肉呀,油呀的。穿的制服皮鞋,大沿帽,气派得很。如领江,大副,二副在城里都有家。有些人有几个婆娘,每个大码头都有一个。最常見的是万县一个,重庆一个。
江北嘴河边的碛垻和打鱼湾河街恰恰相反,江北嘴每个枯水季节,白天很热闹,有跑马的,高头大马,人在马上翻上翻下,表演些高难动作,有表演杂耍的,有卖打打药的。卖药的人先表白一通:本人今天不卖药,只表演功夫。拿起一根手指粗的铁棒,乱舞一通,然后朝着自己的脑袋击打,顿时只见铁棒弯曲变形,不见脑门有半点红腫。紧接着又表演手劈鹅卵石,只见他运气,抬手,大喊一声,断,鹅卵石顿时断成两截,人人喝彩。这时候就入正题了,说:各位乡亲,今天到贵码头表演,不为别的,只是卖点跌打损伤的的药,希望大家圆个场奉个场,祖传秘方,密炼精制,人人需要,家家必备。有买的,有看的。还有看西洋镜的,很时尚,很洋气,一个一人高的黑箱子,中间装个镜头,一百銭(解放初一百銭,相当于后来的一分钱)看一次。只见里面一个一个画面翻动,站在旁边的操作者根据画面又是唱又是说,手舞足蹈(长大后才知道,是幻灯播放,那时候人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江北城汇川门街
江北嘴在解放初期还有一样东西,是当时江北城的人,刘家三台的人(刘家台,简家台,廖家台,人们习惯称之为“刘家三台”)忘不了的,那就是每到橘子(重庆俗称橘柑)成熟季节的“车柑”。大河,小河运来橘子堆积如山,满碛坝都是。老板雇些人“拨橘柑”。只要橘柑里面的筋,拨橘柑的筋看似简单,你要把筋一丝不断,成笼的拨出来,需要十分细心。据说:橘柑筋凉干后,送给苏联,用作扺债。橘柑皮,老板自己制成陈皮,用于中药。恰恰是橘肉不值钱,现场吃不要钱,如果拿起走,一百钱一大碗(当时的一百钱相当于后来的一分钱)。到了晚上,不需要付钱,随便拿。
江北城河街,随着公私合营,作业区,油脂厂专用码头的修建逐渐清淡和消失。江北城河街的故事,也就是重庆码头文化的缩影 。
- 征集启事 -
关于重庆的故事,您可以在这里讲述。
投稿经采用发布后,会在文章末尾开通赞赏功能,作者与平台按6:4的比例共享赞赏金。稿件发布一周之内以微信红包形式结算,一周之后不再追加。
- 欢迎投递 -
文章 | 视频 | 图片
- 投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