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嫌长,拉斐尔最精彩的壁画全在这了|梵蒂冈艺术品详解(三)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们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及其学生完成。拉斐尔展室原为教宗尤里乌斯二世的私人寓所,1508年委托拉斐尔进行装饰。一共包括4个房间,依照其中的作品命名,按顺序分别为君士坦丁大厅、埃利奥多罗厅、签字大厅、火灾厅。

关于拉斐尔,之前我讲过他不幸的童年,8岁丧母11岁丧父后他成了孤儿。但幸运的是他被乌尔比诺公爵夫人收养了,从此过上了贵族生活。他爸爸本来就是宫廷画师,从小教会了他很多绘画技巧。15岁他被送入佩鲁吉诺画室学习,很快就开始接活赚钱了。21岁被称为“乌尔比诺画家”的拉斐尔受邀来到佛罗伦萨,这给了他向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学习的机会。与这两位大师不同的是,拉斐尔性格温和,在社交中左右逢源。1508年他的老乡时任梵蒂冈建筑总监的布拉曼特向教宗推荐了他。于是年仅25岁的拉斐尔应召来到罗马,开始为教宗工作,而且一来就接了这么个大活。不过,喜爱宫廷生活的拉斐尔也间接地死于他对事业与仕途的追求。拉斐尔在短暂的37年生命中,承接了大量工作,在完成教宗任务的同时,许多贵族请他画肖像,布拉曼特死前还推荐他接任圣彼得大教堂建筑总监的职务。另外拉斐尔还是一个情圣,无数女子痴迷于他的温文尔雅和贵族气质,他基本上来者不拒。其中有一位让他真正动了心,那就是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特。不过看重仕途的他并没有迎娶这位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女子。当时他正谋求一个主教的职务,虽然他已经是总监了什么的,但还想获得一个教职,而这需要多名红衣主教的推荐。于是他违心地答应了红衣主教毕比印纳嫁侄女给他的暗示,准备在他37岁生日当天迎娶毕比印纳的侄女玛利亚。可是爱情终究是爱情,他对玛格丽特怀有极大的歉疚,按照瓦萨里的说法,拉斐尔在已经被工作累得病倒的情况下在生命的最后一周与玛格丽特彻夜云雨,终因纵欲过度不治身亡。死的当天正是他要娶亲的日子,也是他37岁的生日。结果玛格丽特进了修道院,玛利亚成了望门寡。

回到展室中来,君士坦丁大厅中的画其实是拉斐尔的学生根据老师的画稿绘制的,主要描述与君士坦丁一世相关的故事。第一幅十字架显圣,表现的是公元312年10月,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尔维安桥战役前梦见天空中出现十字架和一句拉丁文“你将克敌制胜”,上帝指示他将十字架标志涂在士兵盾牌上,并保佑他的军队取胜。胜利后他皈依了基督教,也彻底改变了基督教的命运。

第二幅表现了米尔维安桥之役战斗的场景,在君士坦丁一世及其英勇骑兵的铁蹄下,马克森提乌斯的军队溃不成军,在后退中跌入台伯河中。

第三幅君士坦丁的洗礼,表现的是教宗为君士坦丁一世洗礼的场景。赤身的君士坦丁一世跪在头戴三重冠冕的教宗前接受洗礼。这个场景显然是虚构的,因为三重冠是十二世纪末的教宗英诺森三世才确定使用的,而君士坦丁一世是四世纪的人,二者相差八百多年。多数史学家认为君士坦丁一世是在临终前才接受洗礼的,为其洗礼的是阿利乌派的优西比乌,因为基督教认为洗礼可以除却罪孽,君士坦丁一世的洗礼有点临终忏悔的意思。天主教的说法是君士坦丁一世曾得了麻风病,异教徒劝他用童子血沐浴可除病,他未采纳。此后圣彼得和圣保罗显灵让他找教宗西尔维斯特洗礼,他听从了,洗礼后果然病魔消失。但无论如何,那个时代是不可能出现三重冠的。

第四幅是罗马的奉献,表现的是君士坦丁一世将罗马城的统治权交给教宗,自己在东方建立新罗马的故事。这其实源于一个罗马教廷的谎言。罗马教廷为了给自己的统治找个正当的说法,在八世纪时伪造了臭名昭著的“君士坦丁献土”文件。该文件声称君士坦丁一世活着的时候签署了一份声明,将罗马城以及帝国的西部奉献给当时的教宗西尔维斯特统治,而他自己则退到希腊旧城拜占庭建立新都,整个罗马帝国包括帝国皇帝都是臣属于罗马教宗的。在整个中世纪任何胆敢质疑这份文件的人都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十五世纪一位精通古代语言的史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份文件中的词汇语法是公元八世纪才出现的,而君士坦丁一世是四世纪的人,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谎言不攻自破。

与墙上的壁画不同,天顶画并非拉斐尔或其学生所做,而是拉斐尔死后十年才出生于帕勒莫的画家洛瑞提。他受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委托完成一系列表现天主教战胜异教题材的作品,但这幅天顶画于西斯都五世在位期间才完成,所以画中墙上挂着的是西斯都五世的牧徽。画中异教的雕像被天主教的十字架所取代,表现了天主教的胜利。高超的透视法技巧也是画家的一个特点。

第二间展室叫埃利奥多罗厅,但只有第一幅画与埃利奥多罗有关,故事取材于圣经外经《玛克比书》。埃利奥多罗是塞琉西王朝的一位将军,他带兵到耶路撒冷去抢劫犹太人神殿中的财宝。塞琉西王朝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由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统治中心的王国,公元前三世纪,它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争夺巴勒斯坦。就在埃利奥多罗和他的士兵闯入神殿欲行劫掠时,一位天神骑士突然出现,他骑着高头白马,率领两位力大无比的青年武士,把前来掠夺的异教将军打翻在地。我们看到白马踏翻了埃利奥多罗,两位武士挥舞着鞭子冲向他,把他打成了瞎子。画面中后方的祭司正在乞求上帝的帮助。这幅画由拉斐尔完成于1512年。

第二幅画叫《波尔神纳的弥撒》,描述了1263年发生在罗马北部波尔神纳地区的一件奇迹,当时有一位波西米亚神父主持弥撒时,怀疑领圣体用的面包和葡萄酒是否为耶稣的身体和血(圣餐变体论),突然他看见祝圣的面包流出了鲜血。也正因为这一奇迹,1264年教宗乌尔班四世正式确立了基督圣体的瞻礼。在这幅画中,上方左边的为见证奇迹的神父,右边跪着的是画家所在年代的教宗尤里乌斯二世,他身后站着四位红衣主教。在主教下方是五个瑞士卫兵,其中侧脸面向观众的就是拉斐尔本人的自画像。左侧神父身后有四个身穿白衣的神职人员,再左边台阶上跪着一群人,其中最前面的一位着深蓝服装面向神父的是教宗尤里乌斯二世的女儿。这幅画为拉斐尔于1514年完成。

第三幅《教宗会见阿提拉》描绘的是公元452年教宗利奥一世会见匈王阿提拉的场景。阿提拉是古代匈人最为人熟知的皇帝,被称为“上帝之鞭”,曾多次入侵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他本人曾作为人质在罗马生活学习,长大后成为匈人领袖,当时西罗马帝国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的妹妹霍诺利亚主动向他求婚,但他提出要以西罗马帝国的一半管治权作为嫁妆,遭到断然拒绝。公元452年,阿提拉率军杀入亚平宁,攻陷首都拉文纳,瓦伦丁尼安三世逃到旧都罗马。此时教宗利奥一世及元老院首席议员等显要组成议和团与阿提拉谈判议和,并成功说服阿提拉撤军。此画中左边的教宗利奥一世骑着白马面色沉稳地向阿提拉挥了挥手,头顶上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挥舞着剑警告阿提拉不得入侵罗马,而骑着黑马的阿提拉被天上的两位圣人吓得险些跌下马来。这幅画由拉斐尔和他的学生朱利亚诺.罗马诺共同绘制,其中利奥一世的形象最初以教宗尤里乌斯二世做模特,尚未完成之际,教宗去世,于是他们又改以新教宗利奥十世为模特,最终完成于1514年。

第四幅画《彼得被救出狱》亦由拉斐尔和罗马诺师徒二人完成。画中分为三个场景,中间的一个是天使来到关押彼得的希律王监狱中,唤醒彼得;右边的是天使带领彼得走出牢房,跨过昏睡的狱卒;而左边的场景描述了一个狱卒发现牢房里天使发出的光芒,赶紧叫醒沉睡的看守并手指牢房让他看。整个画作巧妙地运用了天使身上的光芒和月光在黑暗中的照明效果,使画中的光影显得非常合理。这幅画也完成于1514年。

天花板上原来的画被拉斐尔的作品所取代,他绘制了四幅旧约里的故事,下图中上方的一幅为诺亚离开方舟;右边一幅为亚伯拉罕欲让以撒牺牲献祭;下边一幅为摩西身前燃烧灌木;左边一幅为雅各梦见天梯。

第三间展室签字大厅其实是拉斐尔来此负责装饰的第一个房间,它的名字并非来自于其中的作品,而是因为这里曾作为宗座圣玺最高法院的会议室,大多数重要的教宗文件都在此签字发出。拉斐尔承接此任务的时候,这里是教宗尤里乌斯二世的图书馆兼私人办公室,据此,拉斐尔设计了以神学、哲学、法学和诗歌四大主题来反映这间图书馆的绘画思路,其中《圣礼的辩论》代表神学,《雅典学院》代表哲学,《三德像》代表法学,《帕那苏斯山》代表诗歌。

最出名的无疑是一进门左手边的第一幅画《雅典学院》,它是拉斐尔在完成了对面墙上的《圣礼的辩论》之后在1510到1511年间绘制的,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画作以一系列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这些建筑参照了布拉曼特主持新建的圣彼得大教堂设计图。建筑壁龛上有两尊雕像,分别为左侧手持乐器的音乐之神阿波罗和右侧手扶嵌有美杜莎头颅盾牌的智慧之神雅典娜。整个大厅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里虚拟地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在最中心的位置有两个人迎面走来,其中穿红衣服的年长老者右手指着天,左手夹着《蒂迈欧篇》,他就是以达芬奇为原型绘制的柏拉图;另一位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拿着《尼各马可伦理学》,他就是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绘制的亚里士多德。这两种对立的手势也代表着两位哲人的对立思想。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绘制在左边穿绿袍转身向左扳手指与人争辩者,而他身前着水蓝袍的是军事与文史学家色诺芬。色诺芬左边的紫袍带帽老人是苏格拉底的门徒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安提西尼,再左边身着盔甲的青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左下角头戴叶冠正在一本书上写着什么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创立了花园学派的伊壁鸠鲁。在他身旁有两个人正在探头看一位蹲坐在地上的人在一本厚书上写字。写字者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后面上方头缠白巾探头看者为阿拉伯哲学家阿威罗伊,下方边看边记者为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这三人的前方有一个身着白袍冷眼看向观众的女人是古希腊女数学家希帕提娅;她身前扭头向后看的是持存在论的古希腊思想家巴门尼德;再前方坐在地上握笔倚桌思考者是持流变论的代表人物赫拉克里特,据说这张脸也是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创作的。中间宽阔的石阶上斜躺着一位半裸的老人是古希腊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他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无足轻重,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木箱里。右下方有一组人物正俯身聚在一起探讨,其中有一位躬著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板上比划的就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得,周围是他的几个学生。在他身后穿黄袍背对我们手持黑色球体者是创立了地心体系的天文和地理学家托勒密,而他身前手持蓝色球体的蓄须老者则是古代波斯国国教拜火教之祖琐罗亚斯德,他是以布拉曼特为原型绘制的。在他们俩右边有个头戴深色圆形软帽正看向观众的青年正是画家本人的自画像。

旁边的一幅被巨大的窗户分成了三个部分,上面的部分叫《三德像》,以三位女性表达三种德行,左侧女神左手捉着被降伏的狮子,右手执象征法律的树枝,代表“权力”;中间女神手持镜子,代表“正义和真理”;右边女神手拿绳索看天使,代表“坚毅和节制”。

下边左侧壁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颁布法典,这位皇帝最大的功绩就是将千年来古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并于公元529年发表,该法典也称《查士丁尼法典》。

右下方的壁画描绘了教宗格里高利九世颁布教令,他曾命令教会法学家莱蒙编纂教会法典《教宗教令集》,该法典于1234年颁行,其内容以会议决议和教宗手谕为依据,该书一直作为天主教会教会法的根本文献。教宗采用了尤里乌斯二世的形象,他旁边的红衣主教则是使用了当时的红衣主教乔瓦尼.德.美第奇和阿莱桑德罗.法尔内塞的形象,这两人在若干年后先后成为教宗利奥十世和保罗三世。

这两幅画一个描绘世俗的政权之法,一个描绘教会的教权之法,并列于此,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拉斐尔希望表达政教平等的观念。

第三幅也就是《雅典学院》对面墙上的是《圣礼的辩论》,画面的人物可以分为三层,最上层正中是上帝,他在万丈光芒的照耀下由天使簇拥着,在他下面坐着耶稣,两旁分别为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约翰,再往下是代表圣灵的鸽子,这样的构图也是圣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的基本形式。中间一层是众多历史上的圣人坐在云端,从左至右分别为圣彼得、亚当(裸身者)、写福音书的圣约翰、大卫(戴帽老者)、圣劳伦斯;右半边为犹大.马加比(公元前165年收复了耶路撒冷圣殿的英雄)、圣斯蒂芬、摩西(络腮胡持戒碑者)、圣詹姆斯、亚伯拉罕、圣保罗。地面上正中摆着一个祭台,在它旁边有四位圣师正在辩论,分别是圣格里高利、圣杰洛米、圣安博、圣奥古斯丁。在他们身后还有众多圣徒,其中右边有一个头戴叶冠的是我们熟悉的但丁。这幅作品完成于1509年,拉斐尔用这样的构图使教会的形象跨越了天与地。

第四幅画的气氛最轻松,它是代表诗歌的《帕那苏斯山》。这座山在古希腊神话中是阿波罗和缪斯女神居住的地方,同时也是诗歌的故乡。画面正中阿波罗正在帕那苏斯山的月桂树下演奏七弦琴,在他左右两边分别有四位和五位缪斯女神,之前我们介绍过九位缪斯女神分别主管不同的艺术领域。再左边有一位身着蓝袍的盲人诗人,他就是写下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而荷马左边穿红袍的是著有《神曲》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荷马右边穿绿袍的则是著有《埃涅伊德》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们下方靠近窗户的地方有个女人手举着一个卷轴,上面写着“萨福”,她就是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希腊女诗人萨福。拉斐尔把神话中和现实中所有与诗歌相关的人物都集合在了一起。在一幅画中把不同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物聚集在一起也成为这个房间中画作的一个共同特点。

天花板同样由拉斐尔精心设计与绘制,与四面墙上的壁画相对应的是四幅女神的画像,她们分别代表着与之相同方向的壁画上的主题。 法学女神手持象征正义的剑与天平,两旁天使抱着的石板上刻着拉丁文“各尽其职”。

神学女神身着红袍绿罩戴白色纱巾体现了神学的智慧,两旁天使抱着的石板上刻着“神事的知识”。

诗歌女神怀抱七弦琴,这也是音乐诗歌与艺术之神阿波罗所弹奏的乐器,两边天使抱着的石板上刻着“受神的启发”。

哲学女神手持两本书,红色的写着“道德”,绿色的写着“本性”,两旁天使举着的石板上刻着“因果知识”。

在四个角的方向还各有一幅方形的壁画,描述了一些圣经故事,如亚当夏娃偷食禁果等。

最后一间展室叫火灾厅,名称源于其中的一幅画《波尔戈的火灾》。这间房在尤里乌斯二世的时代是作为教廷最高法院的会议室,这屋开会,隔壁房间签署文件。1513年,尤里乌斯二世死后,利奥十世继位,他把这间房改为餐厅,命令拉斐尔在此绘制壁画。壁画的主题一定有利奥十世参与制定,因为四幅画都表现了同样叫利奥的前任教宗的丰功伟绩,体现了利奥十世欲比肩前辈的政治抱负。

第一幅叫《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查理曼大帝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国君,在位46年发动了55次战争,控制了大半个欧洲,因此也被后人尊称为“欧洲之父”。但是在罗马人眼中,他是个野蛮人,被称为“蛮族国王”。公元795年,教宗阿德里安一世去世,利奥三世以阴谋手段当上教宗,但随即陷入激烈的教廷争斗中。利奥三世希望在外部找个靠山,于是致函查理曼表了衷心,查理曼正好也想摆脱“蛮族国王”的形象,二者一拍即合。此举遭到了教廷内一群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甚至抓捕并殴打了利奥三世。在法兰克使臣的帮助下,利奥三世逃到法兰克乞求查理曼大帝为其做主。查理曼大怒,亲率大军护送利奥三世回国,此时正值公元800年12月。利奥三世自是感激涕零,想方设法要报答恩主。圣诞节当天,查理曼大帝步入旧的圣彼得大教堂参加弥撒,就在他跪地祈祷的时候,利奥三世突然将一顶金冠戴在他头上,并颂赞道:“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永远胜利。”这幅画表现的就是当时的场景,而里面利奥三世用的自然是利奥十世的形象。选择这个主题的另外一层意义在于,当时的新任教宗利奥十世在教廷中的地位其实也不是很稳,他年仅38岁当选教宗,而当时的法王法兰西斯一世刚刚攻下米兰公国,正欲挥师南下直取那不勒斯。夹在中间的教宗国非常尴尬,于是利奥十世想起了当年的利奥三世,他马上承认法兰西斯一世对米兰公国的拥有权,并封其为罗马教宗的保护人,双方还签订了同盟条约。如果说画中的利奥三世用了利奥十世的形象,那么查理曼大帝无疑就是当时的法兰西斯一世。

第二幅画《利奥三世的辩解》与前一幅关系密切,该事件就发生在查理曼大帝加冕的前夜。当时反对他的是以其前任阿德里安一世的侄子为代表的阿德里安派,在圣诞前夜的会议中,有了靠山的利奥三世面对阿德里安派的诽谤从容应答,声明自己作为基督的代理人,所作所为只对上帝负责。教宗用手指着教廷文件中有关的文字,抬眼看着天,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

第三幅画《波尔戈的火灾》说的是利奥四世的传奇故事。公元847年圣彼得教堂前的波尔戈地区燃起了大火,人们四处奔逃,当时的教宗利奥四世在教堂的凉廊上为此专门做了祈祷,大火奇迹般的熄灭了。值得注意的是画面的左方有一个青年男子背着老父亲,拉着儿子逃离火场,这组形象让我们想起在博盖塞美术馆看到的贝尔尼尼雕刻的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厄斯,的确,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也是这样背着父亲拉着儿子逃离大火中的特洛伊城的。这里似乎是在重申“罗马城就是新的特洛伊城”的传统说法。

第四幅《奥斯提亚战役》讲的是公元849年教宗利奥四世率军击败萨拉森人的故事。其实这场战役中意大利的一个海上共和国加埃塔提供了一支舰队帮助教宗军队取得了胜利,但在天主教看来一切胜利均应归结为教宗的神力。选择这个主题的另一层含义是当时利奥十世正在鼓励对异教徒的讨伐。

此房间的天顶画是由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受教宗尤里乌斯二世委托于1508年完成的,主题契合了当时这个房间作为教廷最高法院会议室的功能。下图中上边的为圣三位一体,上帝下面的耶稣在给他的门徒布道;右边的为基督站在分别代表仁慈和正义的两个女神中间;下边的是造物主上帝在一群天使的簇拥中;左边的是基督受到恶魔撒旦的试探。

感谢耐心读完这么长的文章,拉斐尔一生留下很多名作,但壁画却为数不多,您上面看到的就是最精彩的部分。下一期我将带您走入神秘的西斯廷礼拜堂,一睹米开朗基罗和众多文艺复兴大师的巅峰画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