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的美女精灵——《温蒂妮》,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的成名之作
文 | 大雨798
沃特豪斯&格威德,同名不同姓
非常受大众青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画家——约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1917年),他的作品受人关注的原因之一是他的拉斐尔前派风格,这一风格在1848年开始的前拉斐尔运动期间逐步流行。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作品《美人鱼》
透过沃特豪斯的画作,我们看到他对矛盾的现实世界的认知,以及爱情和美丽所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沃特豪斯作品《克莱尔夫人》
他被女性的美丽所迷恋,并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大胆地借鉴法国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将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唯美画作留存于世,千古流芳。
约翰·威廉·格威德1908年作品《甜美的紫罗兰》
与约翰·威廉·沃特豪斯同名,但不同姓的英国伦敦画家约翰·威廉·格威德(John William Godward 1861-1922年),小沃特豪斯12岁,二人同处一个时代,都是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两人都是以画美女著称,而且画作的题材、人物造型都非常接近。乍一看,似乎出自同一人之手。
格威德作品《公正的反映》
其实他们二人并无交集,格威德基本是自学成才,并未有专业院校深造的经历,而其作品却更像学院派风格,用笔细腻,背景多以大理石做装饰,画面整体更加恬静唯美,是倾向于新古典主义的拉斐尔前派。我在2020年9月10日的文章《家人眼中的叛逆少年——约翰·威廉·格威德的唯美人体绘画之路》及其后共三篇文章对格威德及其作品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爬楼欣赏。
格威德1908年作品《冰岛》
而沃特豪斯的作品相较于格威德,在用笔上就显得更感性、奔放,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倾向于印象派的用笔风格。
沃特豪斯作品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的印象艺术之路
沃特豪斯1849年4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而1849年,在英国艺术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包括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约翰·埃弗雷特·米莱斯和威廉·霍尔曼·亨特在内的前拉斐尔兄弟会的成员首次在伦敦艺术界引起轰动。
沃特豪斯作品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是父亲威廉·沃特豪斯和第二任妻子伊莎贝拉·沃特豪斯(née McKenzie)的第一个孩子。他的父母都曾在皇家学院展出过作品,并在罗马生活、工作的艺术家。沃特豪斯的父母给他起了“尼诺”的绰号。尼诺是 “小约翰”的简称,这个绰号伴随了他的一生。
沃特豪斯作品《梳妆的拉米娅》
沃特豪斯5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开意大利搬到了伦敦居住,在那里他们搬进了南肯辛顿的一座新房子里,那里离新成立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很近。
沃特豪斯1916年作品《十日谈的精彩故事》
回到英国三年后,他的母亲36岁因肺结核去世。更为不幸的是17年后,这一疾病又夺去了他的两个弟弟的生命。
沃特豪斯作品
1860年父亲再婚,和他的新妻子、儿子居住在英国第三大城市,英格兰西约克郡的首府利兹。沃特豪斯就读于当地的学校,他最喜欢的科目是罗马历史以及工程学。1870年,全家又一次搬往伦敦,父亲靠在儿子的帮助下画肖像画谋取生计。
沃特豪斯作品
水边的美女精灵《温蒂妮》
1880年,21岁的沃特豪斯以雕塑见习生的身份进入皇家学院。他的见习期只用了六个月就被正式录取,此时沃特豪斯开始专注于绘画,并开始在达德利画廊和英国艺术家协会展出他的一些作品。
沃特豪斯的早期画作之一是他1882年的作品《水神温蒂妮》(Undine)。
沃特豪斯作品《水神温蒂妮》(Undine)
温蒂妮(Undine、Ondine或Undina,亦被译作娥丁、昂丁、乌丁娜),又称水女神。欧洲古代传说中掌管四大物质元素(火、风、地、水)的“四精灵”之一。后来温蒂妮被描绘成居于水边的美丽女性精灵;在欧洲,“温蒂妮”这个名字也会与其它水精灵的名字互通(如东欧传说中的Vodianoi,及斯拉夫神话中的Rusalka)。
沃特豪斯1875年作品《米兰达》
在德国小说家和剧作家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福奎1811年的经典童话《温蒂妮》中,讲述了居于水边的美女精灵,为了获得灵魂而与人类相恋、结婚的故事。在沃特豪斯的这幅画作中,温蒂妮的金色长发和身体形态与她身后喷泉的垂直水柱相吻合,暗色背景衬托出身着白色服饰美女精灵的婀娜身姿,以白色颜料的洒脱笔触表现出水的悦动及其通透质感,掩映出温蒂妮的水嫩肌肤。
沃特豪斯作品《仙女们发现了奥菲斯》
在沃特豪斯的后期作品中,美丽女性和水之间的这种联系将被多次展现。水精灵温蒂妮则是沃特豪斯众多年轻美女形象中最早出现的一位。
(未完待续)
下一篇:生命的逝去,爱情的期待,舞后的少年——沃特豪斯画作中的瞬间